不規(guī)避這三點,縱有百萬粉絲也枉然

7 評論 3164 瀏覽 13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在短視頻運營中,當我們以“粉絲為王”為目標時,我們會迎來什么樣的局面?辛辛苦苦搞來的一百萬粉絲,但是作品播放量還是會有低迷的時候。其實,我們在一開始運營的時候,方向就錯了。作者總結(jié)了3個誤區(qū),帶你走出短視頻運營的迷霧。

來,一起笑,哈哈哈:

事實上,很多事情,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當下的失敗。

思考總結(jié)了短視頻運營三大誤區(qū),如果你覺得不對,那么你是對的:

一、粉絲為王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從開始運營賬號就犯了第一個,也是最致命的錯誤:粉絲為王。

準確的說是:“粉絲量為王,唯粉絲量至上,粉絲在手,天下我有,先搞它一百萬粉絲?!?/p>

我把“粉絲增長”指標放在最第一位,沒錯,我潛意識里認為只要有粉絲,就會有流量,將來也就能“為所欲為”的變現(xiàn)。

這種粉絲為王的背后,更多是受微博、公眾號時代的影響而遺留下來的。

而且,在用戶眼里,一個抖音有 100 萬粉絲的博主天然就比 1 千個粉絲更能讓人產(chǎn)生“信任感”,更具有“說服力”。

呵呵呵。

所以,為了粉絲量的增長,我會去做一些蹭熱點的內(nèi)容,碰巧踩到點上了,爆幾個上百萬、千萬播放的作品,粉絲的增長,總讓人激動的寢食難安。

U see see,很多認知層面的東西,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不可能成功(變現(xiàn))。

在短視頻時代,準確來講,在算法推薦為主流的當下,粉絲量相比作品,并沒什么卵用,也沒太大的參考價值。

正如我在《短視頻“內(nèi)容”搞流量的六大難題》中論述和舉過的例子:

假設(shè)你的公眾號有 100 萬粉絲,你的每次推送都是 100% 觸達粉絲。

可以確定的是,倘若你的標題取的好,哪怕內(nèi)容是垃圾,也能篇篇 10 萬+,而且僅僅依靠,每篇文章中的,廣告主收益,就實現(xiàn)月入十萬了。

而在短視頻平臺上,一個坐擁 11 萬粉絲的賬號,作品播放量 300、600、900也并不少見;

是的,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最低 378 播放;

究其原因,是兩個內(nèi)容平臺的流量分發(fā)邏輯不同:

公眾號是基于“粉絲量”進行內(nèi)容分發(fā)。

而抖音是基于“內(nèi)容”本身由“算法”進行基于內(nèi)容、用戶標簽進行分發(fā),而非粉絲量。

算法每次分發(fā)內(nèi)容時,粉絲觀看量占比很少(如 10%),剩下的都是推送公域流量池,根據(jù)內(nèi)容標簽和用戶標簽進行匹配。

不是粉絲不愛看,而是粉絲可能根本,就刷不到你的內(nèi)容。

另外,用戶可能關(guān)注了一萬個博主,怎么還會記得你啊。

這就是算法推薦下的不可預測性,也是為什么短視頻平臺的粉絲不值錢、粘性差的原因。一切都是“算法”使然。

某網(wǎng)站截圖

否則,你看這么多賬號,為什么會被創(chuàng)作者交易掉?

無它,因為無法持續(xù)產(chǎn)生收益,只能交易。

SO,我想表達的是:

粉絲量沒用,我們運營賬號的目的就是變現(xiàn),而非做爆款、漲粉。

所以,先明確【目的】:搞錢、變現(xiàn);

爆款、漲粉、做好內(nèi)容都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一切都為目的而服務。

如果我也在開始前就懂得這個道理,自然就不會在意“粉絲量”了(可誰以前還不是個孫子?。?。

如果不能變現(xiàn),作品的更新會不可持續(xù),你也沒有動力和耐心。

如果不能變現(xiàn),就無法有效閉環(huán)。

如果不能變現(xiàn),更沒有創(chuàng)作方向,甚至都不知道你應該圍繞什么去產(chǎn)出核心內(nèi)容。

反而會被徒有其表的粉絲量給帶偏,去附和粉絲,去蹭熱點,而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來的泛流量,打亂賬號標簽,最終把辛辛苦苦做起來的賬號作死。

說到這里,想起一位朋友,他做線下生意。

去年通過短視頻渠道(只有不到 2K 粉絲)成功觸達并建立合作關(guān)系(去年增加百萬額外收入)。

類似于這種賬號,平臺上或許有幾十萬個,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但這種賬號的變現(xiàn)能力,秒殺一百萬泛粉的賬號。

我不敢想象,如果他有一百萬精準粉絲,收益會怎樣逆天?

我也徹底明白,短視頻也僅僅是一個獲客渠道,引流渠道,賦能工具,業(yè)務發(fā)大器,而非全部。

而他早就懂了底層邏輯,也玩明白了。

二、追求爆款

是啊,但凡運營過短視頻賬號的同學也都清楚和了解,賬號粉絲量的增長全靠爆款。

記得某位大佬分享過:

內(nèi)容很少有中間態(tài),短視頻還是“一條定終身”邏輯,一條大爆,抵上一般的 100 條。

比如英語雪梨老師之前發(fā)過一條 10 年體的視頻爆了,產(chǎn)生了 1000 多萬 GMV。從這個角度來說,內(nèi)容行業(yè),只有三個分數(shù),0 分,60 分,100 分。

0 分就是無用,60 分就是始終一般,100 分就是大爆。

為了粉絲增長,我做賬號也是奔著爆款,甚至執(zhí)著于追求爆款。

但,正如我在《爆款內(nèi)容就一定是優(yōu)質(zhì)內(nèi)容嗎?》中分享過:

爆款的特點就是:流量大,但是泛。

流量非常大,用戶覆蓋從 18 歲到 88 歲,男女老少通吃,但,這同樣意味著流量不精準。

所以一般而言,一個有千萬或百萬播放量的爆款作品,往往都是具有“最大公約數(shù)”的特質(zhì)內(nèi)容,比如春晚、奧運會等全民皆可參與事件。

而且,更可怕的是,泛流量會嚴重打亂你的賬號用戶畫像。

人群不精準,不夠垂直。

好比你是賣絲襪的商家,找了一個大熊長腿顏值美女拍作品,拍段子。

流量是比較大,但你想象一下,吸引過來的都是什么流量?

精準推薦是算法的核心和優(yōu)勢 。

但精準推薦反而讓作品成功避開了目標用戶。

驚不驚喜?

這樣的色批流量,商家賣絲襪能賣出來嗎?

爆款的播放量沒有任何意義,雖然很誘人,但,千萬不要迷戀爆款。

當然有人會反駁: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zhì),搞爆款就有流量。

而臣妾以為:轉(zhuǎn)化才是生意的本質(zhì),爆款解決的只是流量自身,你還必須先找到用于承接和轉(zhuǎn)化的商品、產(chǎn)品,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再去堆集流量才有意義。

幾百萬、上千萬播放量的搞笑段子多了去了,沒有轉(zhuǎn)化,只是虛假繁榮。

別再盲目追求爆款,而忽略轉(zhuǎn)化問題。

說到這里,再舉幾個例子:

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這視頻好 low ??!

是的,原來,我會說,這太 low 了,這會有人看嗎?我拍的絕對比這個好。

這也是我剛開始會批判的作品。但,這種作品真的就 low 或者垃圾嗎?

現(xiàn)在我以為,作為引流短視頻,太【優(yōu)質(zhì)】了。

這樣的作品,表現(xiàn)形式雖然簡單、粗暴,但不等于 low 或垃圾。

因為它吸引的流量非常精準。

短視頻不再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它的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可轉(zhuǎn)化)流量。

NO 爆款,NO 段子,NO 劇情,NO 黑絲。

就像波波老師說的:從此刻開始,忘掉爆款,忘掉播放量,圍繞你的商品,踏踏實實的做垂直內(nèi)容,并持續(xù)不斷的輸出內(nèi)容。

如果你是賣酒的,那你就好好的,圍繞你的酒做內(nèi)容。

比如說:10 萬塊的茅臺酒,是哪一年的,如何挑選,如何鑒別,茅臺酒的品種、茅臺文化等(有 1600 多種茅臺酒夠你慢慢講,內(nèi)容的可持續(xù)性、選題壓根不是問題)。

記住:泛流量不值錢,精準流量才值錢。

三、長期主義

長期主義沒有錯,甚至這個世界的運行,所有人都在教你學會和奉行“長期主義”。

但,在短視頻賽道里,請務必“短期主義”。

原本我天真的以為:等我干到一百萬粉絲了,我就可以接廣告,開直播,帶貨,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搞錢了。

嘿,大兄 dei,wake up。

我記得有一次黑牛老師做了個比喻,不能同意更多:

“短視頻必須是撈魚思維,而不能是養(yǎng)魚思維。養(yǎng)魚思維是把魚養(yǎng)大,長肥了再撈。但,短視頻必須是撈魚思維,即魚來了,馬上就得撈?!?/p>

有媒體也表達過類似觀點:

一位頭部主播操盤手透露,不少現(xiàn)象級主播最后悔的事就是沒有趁熱變現(xiàn),在抖音不要相信情懷和養(yǎng)成,要堅定地今朝有酒今朝醉。

平臺流量傾斜機制高速變動,試圖押注明天的想法實屬幼稚。

“抖音不同于微信公眾號、淘寶店、小紅書等平臺,需要的不是長期積累,而是需要運營者在最短時間內(nèi)將流量變現(xiàn)。一旦錯過窗口期,抖音的粉絲量就沒有任何意義,歸根到底抖音就是一個”快錢戰(zhàn)場。”

而賺快錢成了眾多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共識。

抖音頭部知識主播李一舟在直播間,不止一次提及抖音就是一個賺快錢的平臺,平臺政策變動很大,一定要快速搞錢。

如果爆火的那波流量你沒有變現(xiàn),機會也就沒有了。

無論多么紅極一時的“頂流”,也逃不開被算法拋棄的命運。

比如,張同學(恐怕有人都忘記他了),倘若在年初漲粉期帶貨的話(可能會被網(wǎng)友罵割韭菜),恐怕單場直播遠不止 300 萬 GMV。

天知道張同學是否會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會拍斷大腿,捫心自問:

為什么沒在巔峰時選擇帶貨?

但,依然有老鐵會有疑問,抖音、快手不都上了鐵粉嗎?

鐵粉不就讓創(chuàng)作者長期主義嗎?

是的,但,人性是善變的。

我在《抖音鐵粉系統(tǒng)上線,私域要成了》中分享過:

鐵粉對于創(chuàng)作者而言都非常有挑戰(zhàn),如何創(chuàng)新內(nèi)容以及面對鐵粉用戶的審美疲勞和極致內(nèi)卷的算法帶來的壓力,都讓創(chuàng)作者夜不能寐。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我以為鐵粉機制是平臺用來分散頭部博主的流量的(聽懂掌聲)。

迅速爆紅,光速過氣,永遠有頭部,但沒有永遠的頭部。

于是,你看,連甩頭變裝頭部網(wǎng)紅:刀小刀,變裝變的都審美疲勞了,也在主動謀求轉(zhuǎn)型。

“如果說被看見是命運給予你的機遇,那么如何破解稍縱即逝、曇花一現(xiàn)的宿命,則是另一道命運賦予你的難題?!?/p>

而最有效的解法只能是:短期主義,賺快錢。

但,短期與長期并不沖突。

這又是指什么呢?

我們要學會把短期做成長期:

比如在短期項目中學會爆款創(chuàng)作、卡點剪輯、達人帶貨、直播帶貨、全網(wǎng)引流、私域沉淀以及精細化運營等等。

這些關(guān)鍵能力是長期的,永久伴隨你的。

做到這些,所有的短期,都是在磨練長期能力。

最后,小結(jié)一下:

  1. 搞錢先行,圍繞引流私域亦或帶貨作品去創(chuàng)作;
  2. 追求目標用戶的精準,而非泛流量;
  3. 在短期項目中,培養(yǎng)自己的長期能力。

所以, 基于以上三點,我會在接下來對我運營的所有賬號進行重新定位,慢慢校正用戶畫像。

這個過程會掉粉,播放量創(chuàng)造新低,但這都是轉(zhuǎn)型的代價。

同時再起了個新號,去驗證我的想法,別說,立桿見影。

最最最后,看到一句話,覺得有點意思,作為結(jié)尾吧:

愛他,就讓他搞短視頻,因為這里是流量的天堂;

恨他,就讓他搞短視頻,因為這里是卷死人的地獄!

以上。

資料參考:

1.《甩頭發(fā)換裝”爆紅的第三年,“刀小刀sama”決定轉(zhuǎn)型》,新榜;

2.《抖音“頂流”,涼了之后去哪了》,毒眸;

3.《直播不行了還能干什么?》,波波日記號;

#專欄作家#

孟大偉,微信公眾號:大偉說電商,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專欄作家。前百度高級產(chǎn)品經(jīng)理。持續(xù)關(guān)注電商/短視頻/引流及變現(xiàn),駕馭世界不斷向前。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做博主真的需要不斷內(nèi)容創(chuàng)新,不然大家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

    來自江蘇 回復
  2. 電商平臺帶貨最重要的就是口碑和流量,不容小覷

    回復
  3. 感覺好像割韭菜,一茬又一茬的,當洪水褪去,互聯(lián)網(wǎng)真正記得住誰呢

    回復
  4. 懂了!有流量但是沒有消費群體,真正有消費能力的群體才是首要目標

    回復
  5. 感覺文章寫的很詳細啊,不能一味的追求流量,而且還是要長遠發(fā)展,不能只局限在當下

    來自河南 回復
  6. 在算法機制下,永遠有頭部,但沒有永遠的頭部,真是鐵打的平臺,流水的網(wǎng)紅啊

    來自廣東 回復
  7. 龐大的粉絲數(shù)量很吸引人,但如果要圍繞產(chǎn)品變現(xiàn)來運營,太雜太泛的粉絲畫像反而是個阻礙

    來自廣東 回復
专题
1178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增长这个话题,是互联网产品在成长过程中绕不过的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增长指南。
专题
1187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如今随着商业的发展,消费者与品牌建立起了更深的联系,商务活动也开始以消费者为中心,所以消费者的体验以及建议就非常重要。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消费者行为学。
专题
1434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作为一名运营,需要持续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不断更新迭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运营方法论。
专题
1384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产品体验报告,是体验者在深入了解某个产品的商业模式、使用场景、产品功能等方面后,所作出的先有深度再到广度的图文分析报告。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不同产品的体验报告。
专题
18355人已学习15篇文章
库存管理是管理商品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库存管理设计指南。
专题
1220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在各大产品中,都离不开会员体系的建立,那么会员权益模块产品该如何设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会员权益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