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十個工作教訓(二)

1 評論 1248 瀏覽 1 收藏 11 分鐘
🔗 B端产品经理需要进行售前演示、方案定制、合同签订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进行活动策划、内容运营、用户激励等

從緊張的PPT任務到日常工作的重復性勞動,這些故事不僅是對過去一年的反思,也是對未來工作的啟示。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在職場中更高效、更聰明地工作。

2024年底,掏心窩子聊聊今年的工作教訓。本周繼續(xù)。

一、需求不明確,也會有解法

分享一個真實的小故事。

領導需要一份PPT用于匯報工作,希望明天有初稿,后天要匯報。

這份工作安排給了一個新人,他不是職場新人,但他屬于“領導的新人”——加入團隊時間較短,之前未負責過類似任務。

收到指令和簡短的要求后,他開始努力工作,緊趕慢趕,從框架到內容到格式到美觀,一絲不茍。

熬了個大夜,第二天中午提交給了領導。

領導看了后,覺得整個內容方向不是他要的,希望他重新做。

領導說:不要再糾結于這些格式、內容細節(jié),趕緊先做出一版框架跟她對齊,沒問題再繼續(xù)做。

原本的兩天任務時間,僅剩一天了,卻又接近從頭開始。

收到新的指令后,他重新開始努力工作,緊趕慢趕,終于在晚上,又輸出了一份新的PPT,除了美觀性上來不及調整,其他的框架、內容、格式都處理完成。

領導看了后,覺得存在部分內容的劃分和框架定義上,仍有欠缺。

此時,距離匯報只剩半天時間,沒有時間繼續(xù)再改再看。

最終,領導和他一起加班,先定義出來框架、主標題、副標題、需要的內容模塊、格式。然后他再繼續(xù)接手,填充內容細節(jié)。

終于,還是在匯報前趕完了整份PPT。

當然,由于時間太趕,已沒辦法再調整整體的美觀性。

后來,我跟他吃飯聊起這件事情,他說他做的很累,那兩天吃不好睡不好。

我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領導本身沒有給出清晰的要求,導致他做出來的東西,領導一直不滿意。

換句話說,可能在他做之前,領導也沒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樣的。

他說,對啊,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做,只能試著來,但也不能隨便交一份給領導。

我跟他說,在工作中,其實這種領導是“常態(tài)”。

仔細一想,你的領導是不是也經(jīng)常布置任務,但沒有明確要求。

做完后,又跟你說,這個不行,不是他要的。

如果能遇到一個每次都反饋明確指令的領導,是一種幸福。

但遇到像上面這樣的領導,也不用太悲憤,接受他是一種常態(tài)就好。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應對常態(tài)化的領導,也需要有常態(tài)化的方法。

試想一下,當你去玩密室逃脫時,需要解開一個密碼,不知道自己答得對不對時,下意識的做法就是試一試。

先試一下答案,如果不對,起碼排除一個錯誤答案,然后接著嘗試正確的答案。

如果不知道這個題目該怎么答,那就應該反復提交,通過“閱卷”的方式得到反饋,從而逐漸找到方向和方法。

反復嘗試也是有方法的,如果你交的是一張白卷,然后讓領導替你解答,那得到的反饋注定是一樣的,依然是不清晰的指令,依然不知道該怎么推進。

就好像小時候做作業(yè),老師說的,即使你不知道怎么答,也可以把覺得對的步驟先寫上去,能得幾分是幾分。但絕不要只以滿分為目標,覺得這道題解不出來,就徹底不答了。

你可以先把你認為正確的思路方向,梳理提交,然后與領導進行碰撞,確認無誤后,再推進下一步。

很多人在職場中,會對領導有敬畏感,希望盡量少跟領導接觸,害怕收到負反饋。

這好像是我們從小養(yǎng)成的思維,把領導當做老師一樣,害怕收到老師的批評,所以盡量回避跟老師的接觸。

師生關系和上下級關系的很大區(qū)別在于師生是老師對學生的教導和傳授,老師的權威性會明顯很高;而上級和下級更主要還是在于配合著完成工作。小時候沒有聽過有選擇老師這種事情,但本質上我們是可以選擇工作的。所以這種絕對的權威在職場上較為少見,除非你的上級就是老板,也就是雇傭關系。

那么基于互相配合完成工作的角度,其實你的領導也不想因為你而加班。通過快速的碰撞對齊方向,各自更好的完成工作,對于他來說也是更期望的結果,畢竟他也想早點下班回家,畢竟他也希望你給他一份他能回去匯報的PPT。

所以,不要再以從小到大被教育出來的“好學生”思維工作了,不要執(zhí)著于輸出一份好的作品,以求避免領導的“教育”。領導也不想當你的老師(“爹味”領導除外)。

面對不明確的需求,就是要反復地溝通,反復地試錯,反復的收到反饋,再優(yōu)化方案,在尋求反饋,這才是解決問題最快速的方法。

二、工作流不讓工作留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現(xiàn)每天有很多工作都是重復性的工作。

每天到了公司,tapd提醒待辦的事情,然后處理,查看問題,輸出方案。

每天查看數(shù)據(jù),篩選,導出,分析數(shù)據(jù),輸出結論。

每天撰寫方案,描述背景,目標,繪制交互圖、流程圖,再描述細節(jié),制定數(shù)據(jù)上報。

……

好像每天的工作日程、每項工作的任務,都有固定的流程。如果某天有增多的日程,就會導致事情可能忙不過來,慢慢就演變?yōu)樾枰影唷?/p>

直到后來,我開始研究扣子,就是字節(jié)推出的AI智能體工具。

大家都說AI智能體就好像另一個自己,能幫自己干活,提升工作效率。

仔細研究,他到底能怎么幫我干活?

最終發(fā)現(xiàn),AI智能體的核心還是工作流。

你需要告訴AI,你希望按照什么流程處理每個任務,他才會按預期執(zhí)行。

那這個流程怎么來,就是從自己每天的工作總結歸納而來。

人類最不可代替的是閃閃發(fā)光的智慧和靈感,有時候靈機一動的想法,就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天才和藝術家會相對比較稀少。

同理,人類最容易被替代的就是可流程化的機械性工作。一旦有了一套標準的流程,任何人,包括非人(AI)就都可以按照這套流程進行工作。

試想一下,如果每天上班變成,AI自動幫你篩選數(shù)據(jù),導出,分析,輸出結論,那你的工作就從自己做完全流程,變成點擊開始和復制結果。

可能原先要花半小時,現(xiàn)在只需要2分鐘。

如果每個工作都從半小時,縮減為2分鐘,你每天得多出多少“摸魚”時間,想想就快樂。

但是,把工作都整理為“工作流”,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首先,你得充分理解你在做的事情,每一步驟的目的是什么,每個步驟的前后依賴是什么,每個步驟的詳細操作是什么。

然后,你需要把每個步驟高效的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流線。

到了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工作流已經(jīng)搭起來了,經(jīng)過檢測,發(fā)現(xiàn)他可以復用。

但是,人能復用,和機器能復用又是兩碼事。

如果是人能復用,那么后續(xù)這項工作交接給誰,都是快速掌握操作。

如果是機器能復用,那么恭喜你,你已經(jīng)可以解放雙手了。

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如果把自己的工作都變成可復用的工作流,那么意味著自己的護城河就喪失了,自己變成了一個可被替代的角色。

但是,一個能把自己工作都沉淀為工作流的人,其本身的能力一定是足夠出色的。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能力有足夠清晰的認知。

護城河也是可以擴寬的。

更何況,很多時候沉淀為工作流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效率,釋放自己的雙手。如果你擔心其他情況,也可以不需要對外界過多宣導。

如果真的不想讓自己的工作“留”,不妨多試試挖掘工作“流”吧。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作者【產品小球】,微信公眾號:【產品小球】,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領導為啥不能想清楚再說?

    來自山西 回復
专题
1810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用户体验地图展示的是用户在体验一款产品和服务时的情感流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建立用户体验地图。
专题
1575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需要持续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不断更新迭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设计方法论。
专题
3682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何让你的事件营销深入人心?
专题
12905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项目完结时,我们经常需要进行项目复盘。那么一个好的项目复盘是怎样的?
专题
12094人已学习16篇文章
“老板记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实这个词就等同与我们现在的“消费金融”,就是把钱借给有消费需求的人用于消费,融合场景:消费时选择分期或借一笔钱去直接消费。
专题
1394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4P指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宣传(Promotion)。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解读4P营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