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到央企做產品經理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這篇分享中,作者以克制和中立的態(tài)度記錄了從民營企業(yè)到央企的轉變過程中的個人經歷和觀察。為那些正在考慮或已經經歷了類似轉變的人提供一種參考視角,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窺視不同企業(yè)文化的窗口。
一、關于背景
這篇分享,我想盡量用克制、中立的態(tài)度去表達純個人經歷與觀察下的感受,避免過強的個人色彩,記錄一下從民企到央企來的所感所想,大家自行評判。這種感受從民企、從互聯網到央企的應該感受更強烈。
簡要介紹下背景,我是畢業(yè)后先后在2家民企,后來進入央企已有3年。
在2021年,隨著一紙雙減政策的落地,大量前互聯網教育公司的老師們(并非授課老師,這只是互聯網民工的昵稱)不得已尋找新的機會,那時候“工作穩(wěn)定”是極大的求職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平薪從一家10萬+員工的互聯網公司換到這家300多人規(guī)模的二級央企子公司。
二、關于溝通
初來乍到的時候,首先就被工作還只用微信溝通打敗了,新入職就要一個個加很多人微信,哪怕只想問一個小事情都要等著對方通過好友申請才可以溝通,在微信工作群中又有很多人不習慣改備注,諸如此就導致溝通效率非常低下。
讓人不得懷念起未讀99+的企業(yè)自主研發(fā)的內部IM,和那些盯著對方持續(xù)“未讀”狀態(tài)就一個語音call過去的時候。
三、關于開會
在央企,似乎開會并不能謂之盛行,尤其是大頭兵之間的開會,與互聯網行程鮮明對比,這里沒有每天排滿日程的會議,經常開會還會被領導質疑效率問題。
整體而言,我倒覺得央企開會相對效率要比互聯網高些,央企的開會更看重會前的準備,主要的參會人都要準備充分再開會,并且準時、提前到場準備會議。反襯出互聯網人開會陋習就是頻繁拉會、開會并不直奔主題、遲到普遍。
最突出差異就是“會務禮儀”,比如在央企與領導開會,領導的專屬位置是與門口相對的一側正中;桌上必備有新加滿的熱水壺,整個會議過程中要經常給參會人員添水;領導提前離場要留意及時幫忙開門(這通常是大領導的待遇);相比于拿電腦,更適合用紙筆做會議記錄;總之,參加的高規(guī)格會議多了,就會驚嘆于會議接待事無巨細的細節(jié)SOP。
BTW,剛來央企第一個月我就參與了一場“務虛會”,這是我上班幾年來第一次聽說還有“務虛會”,原來這是研討下一步工作大方向的主題會議。
四、關于匯報
產品經理要經常匯報工作,向合作方對接人及領導匯報、向直屬領導分管領導匯報、向客戶方匯報、向主管單位匯報等等,最常聽到的話術就是“領導我給您匯報一下、下面我向各位同事報告一下、要緩解領導的焦慮、某某領導很重視、感謝領導您來給指導一下工作、妥否請指示”……
匯報材料不論是ppt還是word文檔,格式是一等一的重要,熟記公文格式,3號、4號仿宋字體是最常用格式。內容更是馬虎不得,有的領導非常重視錯別字,更重視匯報要言之有物。對會議任務的落實和部署,央企效率妥妥高于民企,領導交辦的事一定要提高認識、嚴肅對待。相反,我在互聯網的工作感覺卻是每個push的動作都要靠拉會來推動,似乎大家只在會議上才可能focus在這件事上,下了會就被involved到另外的日程中,對滿滿的會議日程表真是叫苦不迭。
五、關于成長
我所在的這家央企成立時間還不到10年,在成立之初,公司吸納了大量應屆畢業(yè)生,我接觸到有做項目經理、產品、研發(fā)的,但是我發(fā)現這里并沒有完備的培養(yǎng)、晉升體系,這些應屆生大多數都是靠自己的野(zi)蠻(qiu)生(duo)長(fu),做項目經理的沒有受到良好的成本管理、進度把控的鍛煉,做產品經理的沒有原型、需求分析能力的體系鍛煉,做研發(fā)的沒有規(guī)范的代碼管理、版本管理安排,我是實名心疼這波應屆生。對社招進來的來說,到這里可能更多是向下兼容,逐漸來適應這里的成長環(huán)境。從晉升來看,領導班子之間風起云涌,集團內空降的調動屢見不鮮,然而大頭兵的層級相對還是穩(wěn)定的,能晉升到“中心主任”就已經是機遇難得。
六、關于福利
肯定跟一線互聯網大廠直接撒錢的福利還是沒發(fā)比,只是每逢傳統(tǒng)佳節(jié),都會有一點點慰勞,平日里會有扶貧、助農的活動,再者就是工會福利,組織爬山、集體參觀紀念館、集體紅色觀影活動等,相對于民企,這些肯定就是特色福利啦。
本文由 @Mini耀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