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短視頻案例分析,聊聊產品調研的套路

流年
11 評論 17294 瀏覽 104 收藏 16 分鐘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目标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痛点、期望和行为,找到产品的价值主张 🔗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產品調研可謂是必備的技能。當一個新的創(chuàng)意或者新的idea產生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市場相關的情況,這時就會用到產品調研。本文將通過演示一個案例,來闡述產品調研的套路。

現在假設,你入職了一家新公司,你的boss大人看好短視頻行業(yè),想跟風做一款短視頻產品,boss大人這時給你派任務了:“小A啊,你先做一下產品調研吧,到時咱倆討論一下。”

好了,是時候展示產品調研的套路了。

一、明確調研背景和目的

在進行產品調研前,需要明確此次產品調研的目的,即通過調研的結論制定自己產品的策略,且通過調研,深入了解一個產品的運作方式。

如果我們之前不了解短視頻行業(yè)以及短視頻產品,那么通過此次的產品調研,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充分了解當前短視頻的行業(yè)現狀、市場規(guī)模以及用戶規(guī)模等,以及了解到市場內龍頭產品的核心邏輯與流程。最后,通過調研的結論制定產品的策略。

二、目標市場調研分析

在切入一個行業(yè)的時候,我們要充分了解行業(yè)的現狀、市場規(guī)模、用戶規(guī)模、用戶特征和產業(yè)鏈地圖。我們可以通過艾瑞咨詢網或易觀數據等分析平臺,找到要了解的行業(yè)報告,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以我們的案例為例,我們需要調研以下信息:

1. 短視頻行業(yè)現狀分析

通過易觀數據的報告,我們可以看出,2017年為中國短視頻行業(yè)爆發(fā)的一年。

2017年第三季度,短視頻用戶使用總時長同比增速達到311.3%,使用時長滲透率為4.1%,領跑其他所有的細分行業(yè)。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用戶在短視頻類產品的消費時長與人均單日啟動次數是處于高位的。

短視頻類產品占據用戶大量的碎片化時間,可以看出,用戶對短視頻類產品的內容依賴性較大。

2. 短視頻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

從上圖可以看到,2017年短視頻規(guī)模達57.3億,同比增長為183.9%。

預計未來1-2年內,短視頻將開放大量的商業(yè)化計劃,流量變現也將帶來較大的市場規(guī)模增長。

與此同時短視頻內容營銷質量的不斷提升,內容變現也將出現較大機會。預計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guī)模將超300億。

3. 短視頻行業(yè)的用戶規(guī)模

從上圖可以知道,2017年以來短視頻市場整體的增速很強勁。

截止到2018年2月,短視頻綜合平臺和短視頻聚合平臺的用戶規(guī)模分別達到了4.035億人與1.655億人。相對于我國的10億網民,短視頻還是有較大的成長空間的。

從折線圖趨勢也可以推斷,短視頻類產品的用戶規(guī)模還會持續(xù)增長。

4. 短視頻用戶特征

從上圖可以看出,短視頻用戶特征與全網用戶分布還存在差異,存在增量空間。

5. 短視頻行業(yè)產業(yè)地圖

從行業(yè)產業(yè)鏈可以看出,整個短視頻行業(yè)涉及到內容提供、內容監(jiān)管、內容分發(fā)渠道、用戶、廣告主和服務提供商。

其中,內容提供包括MCN和PGC。

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舶來品,誕生于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平臺,是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tài),將平臺下不同類型和內容的優(yōu)質PGC或UGC聯合起來,以平臺化的運作模式為內容創(chuàng)作者提供運營、商務、營銷等服務,幫助PGC或UGC變現。

PGC,Partner Generated Content,專業(yè)生產內容。

分發(fā)渠道包括短視頻平臺、泛內容平臺、電商平臺等其他渠道。

我們未來要做的產品就是短視頻平臺產品。通過產業(yè)鏈,我們也能明確將來要做的產品所位于產業(yè)鏈中的位置。

三、選擇目標產品

在選擇目標產品時,我們可以在產業(yè)鏈的劃分區(qū)域中找到產品的所屬位置,進行競品劃分:辨別一下哪些在將來會是我們產品很明確的競爭對手,哪些可能只是功能相似但與我們市場定位是不同的。

然后,根據要調研的問題,選擇與問題相契合的核心流程做得出色的產品,包括一款該行業(yè)的龍頭產品,兩到三款黑馬產品,對其進行全面分析。

在本案例中,由于受篇幅限制,我們就以一個產品的調研為例——抖音

四、深度體驗產品

體驗產品的過程中,要著重體驗產品設計的三要素:用戶、場景、需求。

分析目標用戶、使用場景以及滿足了用戶哪些需求等。在此過程中,要從用戶的視角出發(fā),找出產品的實現邏輯。

我們繼續(xù)回到案例,確定抖音的用戶、場景和需求。

抖音上的所有內容都是由用戶創(chuàng)造,而連接用戶的通道是視頻。所有用戶行為都是圍繞視頻的制作、觀看、點贊、評論來完成。

五、還原產品

做產品調研其實是在尋找產品的發(fā)展方向。

通過某一款競品的發(fā)展模式和發(fā)展方向來定位自己的產品——包括應該怎樣發(fā)展,甚至某個功能應該怎么做。

要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大概的產品樣式,規(guī)劃產品的發(fā)展方向或者產品的架構、產品的使用流程。

還原產品的核心流程才是最重要的,要重點關注產品是如何滿足用戶需求的

從核心流程出發(fā),找核心的頁面,從而窺到產品的整體結構。還原產品就是在還原產品實現的邏輯、流程以及產品結構。

回到案例,現在還原抖音產品。

1. 抖音的核心邏輯如下:

從核心邏輯中可以看出:

  • 用戶與用戶的互動行為的核心在于視頻內容;抖音作為平臺負責將優(yōu)秀的內容推送至用戶首頁,用戶在看到優(yōu)質內容后可以進行關注、點贊、評論等操作;
  • 抖音的突破點在于,如何讓更多的人拍攝出更有意思的視頻,幫助視頻生產用戶產出優(yōu)質內容,從而吸引更多視頻消費用戶;
  • 抖音團隊發(fā)布一些運營活動(挑戰(zhàn)等),可以吸引更多活躍用戶積極參與。

2. 抖音的產品結構

抖音的一級菜單欄有五個,即:首頁、關注、拍攝、消息、我。

其中“首頁”以及“拍攝”兩個模塊內做了很多功能,聚集了抖音的核心功能,也符合產品核心邏輯中的“觀看”、“拍攝”動作。

3. 核心流程

從核心流程可以看出,抖音提供了多種拍攝模式,拍攝速度,剪輯音樂,美顏/濾鏡等,主流程涉及上傳視頻、拍攝和搜索歌曲等,符合其主產品邏輯。

六、分析產品

分析產品步驟主要涉及五個維度:

  1. 產品信息架構,了解產品的整體構建思路;
  2. 產品業(yè)務邏輯,把握產品的重點與核心點,迅速了解產品;
  3. 產品迭代過程,分析產品的發(fā)展軌跡,從而有效規(guī)避一些錯誤的做法;
  4. 產品的數據表現,了解產品的版本與用戶數量之間的關系;
  5. 產品的運營動作,發(fā)現產品的表現和重要程度。

通過第五步,我們了解了抖音的信息架構和業(yè)務邏輯,現在繼續(xù)完成后續(xù)內容。

1. 抖音的迭代路徑

從迭代路徑中我們可以得出:

  • 抖音在2017年5月份左右度過探索期,5月份之前的功能迭代主要為視頻內容制作的優(yōu)化以及視頻分享的引流,運營活動幾乎沒有;
  • 在2017年5月份之后產品進入緩慢增長期,期間運營動作增多,功能迭代主要為玩法的優(yōu)化,社交功能的優(yōu)化;
  • 在2017年7月份左右產品進入高速成長期,運營動作頻率加快,版本迭代方向為玩法的更新,體驗優(yōu)化。

2. 抖音的數據表現

(1)近三個月的實時排名

從數據可以看出,近三個月,抖音App在App Store中國區(qū)下載總榜中都處于前兩名。

(2)近一年下載量趨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抖音從2017年底時下載量逐漸增高,截止到2018年6月份,下載量維持在40萬-60萬之間。

(3)AppStore用戶評價

從上圖可以得出,抖音的用戶評價是非常高的,我們通過篩選一些3星及以下的差評信息,可以總結出對應的問題:

  • 卡死、網絡問題等bug;
  • 抖音定位為15秒短視頻,無法照顧部分有15秒至5分鐘左右短視頻需求用戶(抖音現在已經逐步增加短視頻時間);
  • 審查機制會誤判正常用戶,且反饋渠道只有客服系統(tǒng),但是客服系統(tǒng)抖音好像沒有太過重視;
  • 手機號無法解綁與注銷;
  • 去中心化的推薦算法與用戶審美疲勞之間的界限還需要探索;
  • 廣告視頻的插入影響用戶體驗,導致部分用戶反感。

我們從以上的用戶負面反饋可以探索自身的產品今后的一些要做優(yōu)化的方向,從而在競品用戶體驗不好的點上優(yōu)化自身的產品。

七、橫向比較同類產品

通過以上的步驟,我們完成了對抖音的產品調研。

我們可以繼續(xù)用同樣的方法,調研其他的主要競品。將抖音與同類產品進行比較,找到產品之間的核心差異點,總結分析同類產品的優(yōu)缺點。

短視頻平臺的競品主要還有:美拍、快手、微視等產品。

我們挑選大概3個左右的產品,進行調研比較,總結出這些競品的核心差異點與優(yōu)缺點即可。

八、撰寫調研分析報告

最后,通過上述一系列的分析,得出產品調研分析的結論,撰寫產品調研報告,從而指導下一步產品的設計決策。

在寫分析報告時,要有清晰明確的結論。邏輯清晰地表達調研的過程和結論之間的關系,抓重點說正事。

調研報告中不要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要以中立的角度來描述,寫出可讀性強的調研報告。

九、推廣報告

最后的最后,我們就可以通過郵件或其他的形式將報告分享給大家和boss,或者在公司內部建立調研報告的分享會,和boss、同事一起制定產品的戰(zhàn)略。

總結

我們現在總結一下,產品調研的過程是:

明確調研背景和目的——目標市場調研分析——選擇目標產品——深度體驗產品——還原產品——分析產品——橫向比較同類產品——撰寫調研分析報告——推廣報告

好的產品調研,一定是建立在清晰地梳理出功能的核心業(yè)務邏輯的基礎上的。

我們在做產品調研時,不要只是專注于界面美不美觀、交互好不好用,要學會深度的去挖掘一個產品背后的東西。

#專欄作家#

流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ヂ摼W產品設計師,4年互聯網產品設計經驗。擅長用戶體驗設計,喜歡鉆研需求功能背后的技術實現方式;在成為綜合型產品設計師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前進!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謝分享

    來自河南 回復
  2. 寫的很全,學習了~

    回復
  3. 看了之后思路清晰好多,請問一下,產品迭代路徑圖類似的資料可以到哪里找呢

    來自北京 回復
    1. AppStore里會有,酷傳上也會有

      來自天津 回復
  4. 線下服裝業(yè)的數據在哪里查啊

    來自浙江 回復
    1. 你說的是行業(yè)報告嗎?艾瑞咨詢和易觀千帆上找找看,不過易觀是需要花錢的,跟你的老板說,讓他給你出錢哈

      來自天津 回復
    2. 橫向對比主要是從那些維度對比呢,用戶體驗的角度嗎?

      回復
  5. 看了很有幫助。問下作者,統(tǒng)計的數據去哪里找呢

    來自廣東 回復
    1. 易觀數據啦,艾瑞咨詢啦,百度統(tǒng)計啦,APP Annie啦,七麥數據啦,酷傳啦……這些都行

      來自天津 回復
    2. 好的,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