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用戶習慣

milkymiao
0 評論 8661 瀏覽 4 收藏 8 分鐘

??? 編者按:本文作者Nir Eyal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講師。最近,Eyal即將推出他的新書《勾住用戶:如何通過建立用戶習慣增大用戶參與度》。另外,Eyal也有自己的博客, 叫做NirANdFar.com。這個博客主要是有關心理學、技術和商業(yè)三方面交叉學科的內容。

用戶習慣一直是很多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者的定心丸,是他們夢寐以求想要獲得的東西。因為一旦用戶習慣被養(yǎng)成了,App下載量、網站訪問次數(shù)這些創(chuàng)業(yè)公司賴以 生存的東西就有了保證。但是,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會抱怨:用戶就是一群奇怪的生物,我們辛辛苦苦設計的東西他們不喜歡用,偏偏一些無聊的東西他們卻愛不釋手。我們 如此不了解用戶,怎能奢求培養(yǎng)用戶習慣呢?

在我看來,用戶習慣培養(yǎng)起來確實困難,但本質上它涉及的要素并不多,就兩點:用戶使用產品的頻率(frequency)、用戶對產品實用性的認定(perceived utility)。要闡述清楚以上兩點,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習慣。

??? 習慣:一種不需要意識的行為

習慣是一種經常性發(fā)生的行為,它由人腦中一個叫做basal ganglia的部分控制。我們知道,人類實施的某項行為實際上是對其遇到的問題和狀況,在經過一段時間思考后,作出的反應。這里的反應指的就是行為。有兩種情況會把這種行為變成我們的一種習慣。

情 況一:問題經常出現(xiàn)。當我們再次遇到相同問題時,我們或多或少會重復該問題的思考過程,最終做出相同或類似的反應。而當這個問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增多之后,我們 就會學習到對應的反應是什么。既然已經知道反應是什么了,思考過程也可慢慢被縮短,甚至被省略。一旦思考過程被省略了,習慣也就養(yǎng)成了。

情況二:出現(xiàn)的反應帶給我們滿足感。情況一大家可能比較好理解,因為經常性確實能夠造就習慣。但如果缺乏經常性,習慣還能形成嗎?答案是:可以,只要問題對應的反應能夠給我們帶來滿足感。

舉 個簡單的例子——咬手指。很多人在緊張的時候都有咬手指的習慣。緊張一般來說不是經常發(fā)生的事情,但我們卻牢牢得記住了一件事——緊張的時候要咬手指(不 同人緊張時的習慣不一樣,咬手指只是其中一種)。這是因為,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我們把咬手指和緩解緊張情緒聯(lián)系起來了。這種聯(lián)系有可能是傻瓜式的,沒有合 理的因果關系,但一旦這種聯(lián)系被建立起來了,習慣也就被養(yǎng)成了。

看到這里。很多讀者應該猜到,我們應該如何根據習慣形成的兩種方式去為產品培養(yǎng)用戶習慣了吧。不過為了能使觀點更加飽滿,這里分別針對兩種情況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 Google:控制思想的大佬

在全世界范圍來看,如果人們想在網上搜索什么東西,第一時間想到的絕對是Google,Google似乎和搜索已經畫上了等號。從這個角度講,Google搜索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互聯(lián)網產品了,因為它已經在某些方面控制了人們的思想。

此 外,我們應該意識到,Google之所以能夠培養(yǎng)出如此驚人的用戶習慣,除了Google本身的主觀因素(比如Google搶得了搜索市場的先 機,Google搜索產品本身很優(yōu)秀,能夠滿足用戶需求)外,一個重要的客觀因素是:鑒于我們處在互聯(lián)網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從大量信息中篩選對我們有用 的信息,這本身已成為一個龐大而經常性的用戶需求。正是這個需求的經常性幫助Google培養(yǎng)了用戶習慣,同時龐大的的用戶群又為Google優(yōu)化自己的 搜索功能提供了數(shù)據。對于Google來說,這可能是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但對于Google其它的競爭者來說,這卻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因為這意味著強者會越來 越強,弱者會越來越弱。

創(chuàng)業(yè)者們看到這里可能會產生些悲觀情緒:的確人們每天經常做的那些事情就那么幾件。能找到一個好的想法去解決這些經常性的需求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這些經常性的需求幾乎每一個都對應一個行業(yè)大佬,我們怎么還能把習慣被大佬們服務的用戶拉到自己的陣營?

這里舉另一個大佬亞馬遜的例子,不過它解決的用戶需求不像Google那么具有經常性。

??? 亞馬遜:只要你有需求,你就會想到我

亞馬遜作為電商網站,它解決的是人們的購物需求。生活中,我們購物的頻率絕對沒有我們使用搜索引擎的頻率高。但是,在失去了需求本身具有的經常性后,亞馬遜卻還能培養(yǎng)出一種用戶習慣:只要你想買東西,你就會想到我。

為 了做到這一點,亞馬遜在自己賣商品的同時,也把各大電商網站的商品信息聚合到了自己的平臺。這看上去像是自殺,因為它在給自己的競爭者拉生意。不過通過這 一做法,亞馬遜實際在向購買者釋放了這樣一個訊息:你只要到我這里來,你就會找到所有網站中最低價或者性價比最高的商品。

我們雖然不是天天都要購物,但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每次我們去亞馬遜的網站,我們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而且這些商品的價格絕對不會讓我們吃虧。這樣一個非常棒的購物體驗,久而久之自然會提亞馬遜形成一個用戶習慣。

總 之,通過以上論述,我希望創(chuàng)業(yè)者不要再把經常性和習慣劃上等號了。如果你的產品能很好的滿足用戶一些非經常性的需求的話,你同樣能為你的產品形成用戶習 慣。此外,在滿足用戶需求方面,用戶看的不是你產品本身所包含的技術有多牛,而是你是否有貼心的為他們著想。如果你的產品真的有為用戶貼心的著想,即使你 的產品很傻瓜,用戶也會欣然接受,甚至有時候的情況是:他們不得不使用你的產品。

來源:36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12153人已学习19篇文章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国内做的公司不多。本专题的文章对整个机器人赛道进行完整的梳理,在输入输出的同时,体验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感。
专题
33713人已学习16篇文章
信息流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和策略?
专题
16172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分享了算法相关的知识,汇总了算法的基础知识和进阶知识。
专题
15216人已学习16篇文章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由一系列标准化图形符号组成的建模语言,用于描述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中的各种模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各类UML图的相关语法和整体解读。
专题
12655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对电商行业的从业者们而言,GMV这个概念估计都不陌生,不少人也开始拿GMV作为评判各家电商平台市占率的指标之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GMV破亿的经验总结。
专题
14542人已学习14篇文章
BI的核心价值在于满足企业不同人群对数据查询、分析和探索的需求,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与决策。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I系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