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律軟件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墨饕
4 評論 4645 瀏覽 27 收藏 22 分鐘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原創(chuàng)激勵計劃》出品。

馬上就要過年了,是不是很多人心里在默默地許下了來年想要達成的愿望?不想被打臉,但又沒辦法戰(zhàn)勝自己的惰性,該怎么辦呢?自律APP成為了首選的幫手,不管是健身、學習還是賺錢,任何領域都有監(jiān)督你的工具。本文作者圍繞自律軟件和用戶之間的聯(lián)系展開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身為早陽先鋒隊,身邊的小伙伴們已經(jīng)紛紛復工復產(chǎn),甚至上班時間都聽不到了咳嗽聲。

不過,身體上的負面癥狀雖然都恢復了,心理上的后遺癥卻依舊遲遲不肯走,人們普遍都比較懈怠。

一方面,有病情的影響,休息是最對癥的治療藥物。

另一方面,也因為新年臨近,陽后不久又將放假,人們不免會生出干脆躺平、坐等過年、年后再干的懈怠感。

然而,有些事情,總是要年前去做的:

  • 不完成工作任務,上司可能會很憤怒,不讓你過年把你困??;
  • 不抓緊填滿錢包、臨陣磨槍,過年拿什么衣錦還鄉(xiāng);
  • 不快點學習,生怕比沒陽的人少會一道題;
  • 不趕緊減肥,過年怎么在親朋面前走一回?

所以,身邊一些尚有沖勁的人們,為了克服自身懈怠,紛紛拿起了自律軟件,把自己從暖和的床上拉起來,從輕松的劇中拽出來。

人們用的軟件五花八門,有相對傳統(tǒng)一些的番茄工作法,適度安排工作和放松時段,使自己保持最佳狀態(tài);有限時鎖死手機的軟件,隔絕來自外界的打擾,阻擋來自視頻的誘惑,讓自己專心投入在工作、學習當中;也有游戲化軟件,像打怪升級一樣,給自己設定屬性、任務、獎勵,來鞭策自己行動。

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只不過,人們在使用之后,對這些軟件的評價卻也兩極分化。

從中受益的人,覺得這類軟件簡直是大救星活菩薩,拯救了熱愛躺平的自己,治好了拖延癥,提高了效率。

  • 但也有很多人,開啟了計劃,卻很快不了了之;
  • 使用了軟件,卻無法按照軟件的要求去執(zhí)行;
  • 屏蔽了手機,又打開平板;
  • 甚至有人下載之后,一次都沒有點開過,就又在某一天順手刪除。

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別?這些自律軟件到底有用嗎?

一、看起來有點用

站在心理學理論的角度上,這些軟件,毫無疑問是有用的,甚至是很有用。以市面上自律軟件功能所針對的幾種人類特性為例:

1.?注意力周期性——代表功能:番茄工作法

在通常情況下,人類很難長期保持高效專注。即使進入專注的狀態(tài)當中,每過幾十分鐘,大腦也會感到疲倦,開始分神,以緩解精神壓力。這也是一種本能,可以稱為短晝夜節(jié)律(Ultradian Rhythm)。

所以,很多社會活動,都會設置階段性的休息。比如,學校里每節(jié)課45分鐘,給學生們一個放松精神的機會;比如,同聲傳譯工作因為腦力強度需求較大,每個工作組往往需要2-3個人,每人翻譯20分鐘后,就必須休息,否則就很難繼續(xù)保持注意力集中,更容易出現(xiàn)錯誤。

而番茄工作法,就是以此為基礎,每專注25分鐘,休息5分鐘,運轉4個循環(huán)后,休息25分鐘。保留了注意力的黃金時間,又給注意力適當休息、恢復的機會,從而提高總體效率。

2. 注意力干擾屏蔽——代表功能:手機鎖定

大腦喜歡偷懶,不僅每過一段時間會懈怠分神,很多外界的干擾也會直接奪走注意力。

尤其是現(xiàn)如今便捷的手機和網(wǎng)絡,更讓人的專注能力隨時受到挑戰(zhàn)。

當你認真看書的時候,漂亮的女同學/帥氣的男同學發(fā)來消息;當你認真工作的時候,通知欄彈出2條勁爆的新聞……好不容易集中起來的注意力,被輕松奪走。一下午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而手機鎖定這類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限定的時間內,接收不到信息提示、無法使用手機或無法使用娛樂功能,減少了人們受到的干擾,從而更容易保持專注。

3. 目標具象——代表功能:日程計劃

當人沒有明確、具體目標的時候,往往很難把一個念頭,轉化為最終的行動。

“我想要學習好”,是個模糊的概念,而“明天早8點看書1小時”,就是個簡單易行的具體行動。

“我想出人頭地”,是個模糊的概念,而“拿起手機拍個自我激勵的視頻發(fā)在網(wǎng)上”,就是個明確的指令。

人不可能隨時都保持思考,大腦是懶惰的。所以如果只有個模糊的念頭,很難轉化為自己的一言一行。

而把自己的目標細化,變得明確具體,就能讓自己更容易行動起來。從而在一次次的小努力中,積累出大成功。

自律類的軟件中,日程計劃就是這樣一個細化的過程:把自己“想要努力”的一個模糊念頭,轉化為具體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什么行為,從而讓自己做出切實的努力行動,并逐漸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同時,在細化之后,日程還具有提醒的作用。在你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候,提醒你該為之努力的事情。減輕大腦的記憶負擔,降低遺忘的機率。

4.?行為記錄——代表功能:打卡

制定了日程,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執(zhí)行,并在完成后進行打卡。打卡,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有個小時候聽過的故事:

一段漫長的山路,讓兩群人徒步前往終點。第一波出發(fā)的人,不了解目的地還有多遠,在途中只感受到自己艱苦跋涉,缺遲遲見不到終點,前路未知,也懷疑自己是否走錯,他們越來越喪氣,最終放棄。

而第二波人出發(fā)前,則配備了地圖和定位設備,他們隨時可以知道自己走了多遠,還剩多少路要走,于是他們圓滿完成了自己的旅途。

雖然只是個故事,但反應出來的人類心理,卻符合事實:有效的記錄,可以促進目標完成。

一方面,記錄可以讓人們更清晰了解到自己的進度、成果,避免前路未知的茫然感。

尤其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很多行為,其實很難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來衡量:你看多少書本就能學習好?你運動多少次就能身材好?你工作多少小時就能升職加薪?這些較為遠大的目標,往往會因為距離感,讓人在前進的過程中感到茫然。

而在日程計劃和打卡的雙重作用下,每天既有行為的明確目標,又有對目標完成的記錄,會讓人們覺得自己是在一個可控范圍內,做著一件越來越接近成功的事情。

即使,這是個假象。讀365本書就能知識淵博嗎?做100次腹肌撕裂者就能8塊腹肌嗎?人們的行為目標,往往和最后實際取得的成果,并不相符。

但那又如何?它作為一種精神支撐,能讓人們動起來、動下去,已經(jīng)成功了。

另一方面,所記錄的成果,也會成為一種榮譽勛章,讓人們更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中汲取名為成就感的能量,化作更大的勇氣和動力,投入到之后的行動當中。

5.?額外激勵——代表功能:游戲化

在計劃和記錄的基礎上,通過游戲化的手段,可以讓記錄所產(chǎn)生的成就感更強,并額外添加激勵,驅動自己更進一步。

比如上圖中的軟件,用游戲化的方式,劃分了努力的方向、成果、經(jīng)驗值,把原本單調的記錄,變得有趣而且清晰。人們在用身體感受力量到底強壯了多少的同時,還能用軟件中的力量等級來判斷自己的成就,就更加不會茫然無措。

此外,用游戲化的方式,為自己的每次努力設定積分,并用積分換取獎勵,可以產(chǎn)生額外的激勵效果。

剛剛做了100個波比,可以吃一顆糖;累計和50個路遇的陌生人打招呼,獎勵自己一件新衣服;各種努力行為疊加在一起,半年湊夠了10萬積分,獎勵自己買一臺新手機。

當這些本質上是自我欺騙的行為,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并運行下去時,確實能對投入當中的人,產(chǎn)生有效的激勵作用。

以上種種,從心理學理論上看,都是符合人性、能夠提升自律效果的功能。然而,卻依舊有很多人,并沒有借助這些軟件,動起來、動下去。自律軟件的功能,為什么失效了?

二、有用,但為什么沒用?

沒有什么美食,能讓所有人愛吃;也沒有什么藝術大作,能讓每個人都叫好。

當面對形形色色的眾生時,這些帶有心理學機制的自律軟件,也無法讓每個人都動起來。

歸根結底,它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藥S*P-500,而只是一針催化劑。

1.?是自律,還是他律?

有些人雖然下載了自律軟件,但用過一次就放棄,甚至一次都沒點開過。他們可能會覺得,這些自律軟件根本沒有作用,無非是那些常用自律軟件的人,本就毅力強大,有沒有軟件也一樣。

這種說法,有些道理。

如果一個人,對自律的事情毫無熱情,對自律的成果毫無期待,那這些軟件一時半會的影響,根本無法扭轉那人幾十年的價值觀,讓他們做出努力的行為。

金錢的誘惑,也不能收買每一個自由的靈魂。

槍炮的威逼,也不能讓每一個人都變得服從。

沒有什么萬能手段,可以改變所有人。

自律,歸根結底是從自己開始的。

比如一個學生,如果自己本身不愿意學習,從認知里就認為學習沒用,那即使有家長的雞毛撣、老師的小紅花,也往往很難起到太好的效果。

外界的激勵、鞭策,只是短暫且有限的。若沒有任何內部驅動力,絕對無法支撐長期的努力。

不過,絕大多數(shù)下載過自律軟件的人,肯定還有一些內部驅動力的。

除了那些被逼著下載、被2塊錢獎勵金引誘下載的人,但凡自己動心起念下載了自律軟件,就還是對自律的成果,抱有一些期待。

但為什么他們之中,也有很多人未能見到效果?

2.?是念頭,還是執(zhí)念?

其實,這樣的人,才是生活在社會當中,絕大多數(shù)的人。

就像很多不喜歡學習的學生,也會時不時產(chǎn)生“如果我是個學霸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念頭,甚至一時沖動拿出書本來看上一看。但這一時半會的念頭,卻無法支撐起他們長期的行動,隨著熱情消散,就又扔掉書本,拿起手機。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念頭,還會受到腦海內其他想法的影響。

就像上圖中,僅僅一個吃與不吃的問題,我們潛意識的決策系統(tǒng),都要考慮到N多種因素。

對每個人而言,每個因素有不同的分量。

比如一些職業(yè)模特,單是擇業(yè)需求,就能壓過肚子餓、嘴饞、朋友勸吃等力量,讓她做出節(jié)食的舉動,從而保持身材。若此時再配合上一些自律軟件作為輔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同樣的,也有味蕾極度發(fā)達、饑餓感特別強烈的人,渴望進食的念頭非常強烈。就算自律軟件會帶來一些額外的節(jié)食壓力、動力,卻也無法顛覆他們吃的決策。

自律軟件雖然能觸發(fā)一些心理機制,但終究只是添加一些砝碼,未必足夠改變一個人。

所以,一些原本難以做到自律的人,在使用軟件后,依舊沒能自律。

三、那還有什么用?

原本就非常自律的人,即使沒有自律軟件,也會堅定行動。

本身就坐在自律目標對面的人,即使有自律軟件,也不會行動。

自律軟件不能讓人自律,這樣的軟件還有用嗎?

當然有。

1.?跨越界限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帶也很精彩。

就有一些人,處在自律與不自律的附近,只要再少許添加一些砝碼,額外增加一點驅動力,他們就會做出自律的行為。

回到剛才那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的意愿,本就在吃和不吃之間搖擺不定,那么,再加上自律軟件所觸發(fā)的種種心理機制,他可能就會產(chǎn)生改變:

  • 卡路里查詢功能,讓他知道自己吃的東西到底利不利于減肥。
  • 熱量記錄功能,讓他能清楚的看到,自己今天還能吃多少東西。
  • 減肥計劃,隨時提醒他自己的目標,以及做到了什么程度。
  • 用戶成功案例分享,每天給他灌一點心靈雞湯,讓他保持沖勁。

當這些砝碼,壓在節(jié)食的一端,撬動天平,改變發(fā)生。

事實上,網(wǎng)上一些自律軟件,也不乏有大量的用戶,被砝碼的力量所影響,產(chǎn)生了改變。

2.?跨越時間

每個人的想法、決策,往往是動態(tài)的,并非一塵不變。

某天,聽了培訓大師的講座,雞湯上頭,瘋狂讀書46本;

某段時間,受到失戀的影響,心情低落,徹底躺平半個月;

某一次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不戒酒就小命難保,立刻戒掉了每天半斤的酒癮;

很多時候,一個事件、一個念頭,就可能讓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變得自律/不自律。但過段時間,又可能受到其他影響,突然改變。

而自律軟件,可以讓人們自律的意愿保持更久,抗風險能力變強。

在一段時間的自律中,通過打卡、通過積分,累計成就和榮譽感,讓自己在幾天的消沉期后,快速回歸到自律的行列。

而通過自律軟件所記錄的付出,正是我們不斷累計的沉默成本,在意外的消極因素突然來臨時,讓我們不舍放棄自律很久的努力。

3.?提供方法

現(xiàn)如今的自律軟件,多數(shù)不只有自律的功能,還會提供很多方法論。

比如飲食記錄軟件,不只能計算卡路里,還能找到很多減肥方法;比如運動打卡軟件,不只能打卡運動,還能找到健身操課程;比如睡眠打卡軟件,不只能記錄睡眠時間,還能找到利于助眠的白噪音。

當然,這些功能的范疇,就不僅僅限于自律本身。但對于渴望自律的人來說,能快捷方便的找到相應方法論,毫無疑問也能促進自律的效果,讓本就自律的人更接近目標,讓剛開始自律的人找對方法。

四、動詞或形容詞

自律,即是個動詞,也是個形容詞。

作為動詞來說,開始自律,約束自己的一次行動,也算是一次自律。

作為形容詞而言,只有日復一日的努力,重復自律行為,才能變成一個自律的人。

當我們懷揣目標的時候,不妨試試自律軟件,雖然它未必對每個人都能生效,但它也擁有自己的價值。

也許,它讓你多走了幾步,你觸摸到了那枚星星。

又或者,你恰好就缺那幾粒撬動乾坤的砝碼呢。

最后,還有幾句話想說:

渴望自律的人,最近這段時間,也別太追求自律。

倒了剛爬起來,身體還沒徹底恢復。別為了掙錢、為了健身,反而讓自己太累。

適度就好,安全第一,和諧迎春,健康快樂!

專欄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專欄作家,網(wǎng)絡營銷人,心理咨詢師。擅長消費者行為學、文字傳播學、市場營銷學等領域。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原創(chuàng)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用心理學的角度來做產(chǎn)品,是個很新奇的角度和角色

    來自廣東 回復
  2. 不管有沒有用 大部分人都有借助外力讓自己更自律的需求。都在想變得更好和惰性之間斗爭。

    來自四川 回復
  3. 文章寫得真好

    來自山西 回復
  4. 自我總結 就是當你內心真的需要為某件事做出改變的時候,自律才會出來。

    來自江蘇 回復
专题
36447人已学习15篇文章
击溃顾客最后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心甘情愿按下购买按钮。
专题
17253人已学习18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车载HMI设计指南,包括HMI的交互、设计、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分享。
专题
14120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收银台功能设计的流程以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专题
35197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借用别人家的经典案例,来扒一扒社交电商。
专题
1906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B端产品设计中,数据的筛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B端数据筛选查询的设计思路。
专题
5515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据说70%的问题都是沟通问题,沟通能力对产品经理太太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