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動作頻頻,到底是攻是守?
美團通過一系列戰(zhàn)略調整和合作,不僅鞏固了其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領導地位,而且展現出對未來發(fā)展的新視角。本文深入分析了美團近期的動作,探討其背后的攻守策略以及這些舉措對其業(yè)務增長和市場估值的影響。
最近關于美團的幾個消息:
- 進軍梯媒市場,與分眾傳媒合作進軍三四線市場;
- 與快手合作續(xù)約,升級合作模式和內容;
- 會員體系革新,打通到店到家;
- 美團投資航旅縱橫。
市場面對美團的抉擇策略一時間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有人認為這是王興無限戰(zhàn)爭的新階段,“四橫三縱”的五年之期已到,是時候吹響下一輪進攻的號角;也有人認為這是美團利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核心邏輯,合縱連橫加強防御,抵擋字節(jié)氣勢洶洶的第二輪進攻。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最近動作頻繁的美團,究竟是攻是守。
01 攻方觀點:楚王問鼎,群雄并起
美團第一個反常點在于:節(jié)節(jié)攀升的業(yè)績表現,卻未能換回估值的更進一步。
今年年初,美團的估值一路下探到500億美金以下。
即便公布了遠超增速和盈利預期的財報,并持續(xù)進行了大量的回購,美團的估值水平依然徘徊在920億美金的平臺區(qū)間,估值水平僅為三年前高點的三分之一。
當然,這就是當前中概互聯的大環(huán)境,大部分互聯網企業(yè)邁入了開花結果期,多數業(yè)務扭虧為盈,實在摸不到曙光的業(yè)務線該砍砍,該裁裁。
與之對應的是,港股中概互聯TOP10的企業(yè)連續(xù)四年維持了規(guī)模利潤(千億以上),但營收增速由30%左右均值下滑至個位數。
圖:港股中概互聯營收增速及利潤,來源:Choice金融客戶端,錦緞整理
而針對互聯網的投資所遵循的原則一直是買預期:估值高不可怕,投資人最喜歡猶抱琵琶半遮面,充滿想象力的企業(yè)。一旦果子落地,業(yè)績推論因循冰冷數字的計算題,估值絕不會抬高。
港股中概互聯的平均PB已經從5年前的5.5x下降至2.5x,互聯網企業(yè)賬上躺著大量沒有歸處的資金。
在沒有增量的時代,別人的存量就是我的增量。
遵循無限戰(zhàn)爭的邏輯,美團作為港股目前估值倍數還算理想的稀有標的,自然承載著更多對未來的期許。
攻方的觀點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崛起的明星標的如拼多多、字節(jié)、米哈游向移動互聯網的后浪們證明了一件事,互聯網江湖格局并沒有看上去的牢不可破,即便是強如阿里或是騰訊花數十年構建的堡壘,依然會被分而食之。
無論是與快手和分眾的合作,還是線上買藥納入醫(yī)保體系,謀定目標只有一個:下沉市場。
移動互聯的新王(美團、快手、拼多多可能還有未來的B站,小紅書)正攜手踏入傳統豪強的領域(電商、線下市場)頗有一種楚王問鼎、群雄并起的既視感。
美團重構會員體系,嵌入快手的內容池,以傳統線下梯媒為切口擴大下沉市場服務貿易的Banner從而提升影響力,就是在為下一個十年下沉市場的戰(zhàn)爭主動進攻,拓展有限流量價值的無限業(yè)務邊界。
因此,最近頻繁的組織架構調整,業(yè)務變動,“遠交的核心是近攻”“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美團逐漸從字節(jié)挑起的戰(zhàn)爭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并抽出身來回到了無限戰(zhàn)爭的正軌當中。
02 守方觀點:筑高墻,廣積糧
黑與白是并存而非對立。
自然而然,有人會認為,美團還沒有取得本地生活戰(zhàn)爭的絕對勝利,因此這幾輪的動作并非針對性的回擊,僅僅只是在鞏固自身的壁壘。
守方觀點的核心依據在于:美團的流量價值并沒有隨著業(yè)績提升而出現明顯的增長,并且利潤修復的主要源于內因而非外因,攻守之勢并未異也。
我們先來看美團的財務表現,2024Q1受益于去年同期特殊情況的低基數,美團整體營收增速達到了25%,毛利增速更是達到了29.7%。
但環(huán)比來看,美團Q1營收增長就不那么明顯了,相較于2023Q4營收下降了1%。
分業(yè)務類型來看,營銷服務環(huán)比下降了6%,并且近三個季度內,配送、傭金的復合增速分別為1%、3%,僅有營銷服務沒有明顯增長。
圖:美團分業(yè)務單季度收入趨勢,來源:企業(yè)財報 錦緞整理
也就是說,美團的核心流量價值(營銷收入增幅),并未能匹配業(yè)務規(guī)模的增速,自字節(jié)沖入本地服務的流量池以來,美團的流量價值出現了停滯。
并且,本地商業(yè)的利潤層面,貢獻最大的是C端補貼退坡后營銷費用下降了近30億,研發(fā)和管理費用也出現了下降,控費是增厚利潤墊的主導誘因。
與其說聯手快手布局內容攻打下沉市場,不如說在于抖音圍繞本地服務競爭一年后,感受到傳統流量價值的缺陷,并且自身未能有效完成內容化升級,才選擇讓利牽手。
而與分眾的合作,更像是市場風險厭惡的大前提下,保有理性安全墊,謹慎對外擴張的一種抉擇:畢竟對于美團而言無論是客戶(三、四線城市的商戶),還是地推渠道能力,還是算法算力的水平,都有獨立下場的能力,合縱連橫的主要邏輯還是風險規(guī)避。
對美團此輪動作的理解,應該是戰(zhàn)略性修正,在初步有效抵抗字節(jié)本地生活攻勢后,選擇了筑高墻、廣積糧的策略:
從需求側出發(fā):打通會員體系,為C端用戶提供更便捷有效的通行服務,彰顯會員體系的獨特性,從而維持更高的客戶粘性。畢竟市面上目前的競品無論是餓了么還是抖音,都無法同時覆蓋到店和到家兩項業(yè)務。
從供給側出發(fā):已最小的成本代價換取下沉市場的流量價值,下沉市場兩大殺手級推廣渠道,內容和社區(qū),前者對應快手,后者對應分眾。以讓利或合作的形式彌補自己的不足,降低試錯成本,但價值提升的增量可能并不理想。
美團以最小的代價開展的邊界戰(zhàn)爭,表面上給市場傳達出自己已經走出本地生活戰(zhàn)爭的泥潭,實則還是圍繞原本業(yè)務壘墻,下沉擴張也并不激進,因此本質還是防守。
03 攻守之勢的意義在于理清趨勢
益州疲敝,諸葛亮解決內政動蕩的核心是以守代攻,通過不斷北伐轉移曹魏的注意力,雖未能興復漢室,也為元氣大傷的蜀國帶來了生機。俾斯麥進軍丹麥,邀請了命中注定的敵人奧的利,為的也不是團結交好,而是為了探清敵人的內情和真實實力。
勢重要,但比勢更重要的是,通過攻守拉扯,認清、謀定好最合理的目標。而我們認為美團的動作,表明了美團內部充分認清了自己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和增長布局。
首先,之于美團到底是攻是守這個答案,或許謎底就在謎面上,如果把施展動作的主體換作拼多多、字節(jié),它們會甘于選擇讓利開拓業(yè)務市場,而不是親自下場去搏殺?即便是本職業(yè)務范圍內的操作政策,也會被市場認定是向傳統互聯網巨頭的開火,就好比618上線的自動跟價,一定不會被認定為拼多多被動防守的策略。
說到底還是美團的茅,給各位看官的感覺有點鈍了,并且結合市場反應和估值水平、具體的合作模式、謀定的目標來看,至少在我們看來,美團的這幾次動作,更像是以攻代守,并且守的意味更大與攻:
從估值表現和市場反應來看:前文中提到目前港股中概互聯的平均PB為2.5x,細看數據的話,美團是其中PB倍數最高的互聯網企業(yè),也就是說目前市場實際上給予其更高的估值系數,更看好其未來的發(fā)展,當然也比較認可其無限戰(zhàn)爭的邏輯。
之于美團而言,維持更高的估值水平,一方面要盡可能維持利潤增長的可持續(xù)性,畢竟互聯網投資者早已不信任虧損換增長的邏輯;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設法去追求業(yè)務地盤更廣,來保持營收增長。
所以選擇合縱連橫是最優(yōu)解,但本質還是以維護利潤水平為第一要義。
從美團自身的能力來看:“差評”日前寫了一篇關于充電寶江湖的文中,美團地推人員直接告訴商家擺設美團的充電寶設備會優(yōu)先提供流量扶持,沒有中小商家可以抵御本地流量的誘惑,這也展示了美團之于中小商家恐怖的壓制力。
美團的服務性收入大多數也源自商家,因此需要向商家展示自己的流量價值。
所以合作升級內容供給(相對目前美團數字人直播,短視頻推廣顯然更有效),合作殺入三四線線下媒體市場(更直接觸達邊緣、老齡的社區(qū)消費者),前者為了抬升轉換率,后者抬升絕對用戶數量,都是為了穩(wěn)固自身核心流量價值
從業(yè)務目標來看:無論是依靠內容邁入下沉市場的本地生活業(yè)務,還是依靠渠道殺入下沉市場的傳媒業(yè)務,謀定的對象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直接”競爭對手。
前者美團之于本地生活市場本就是巨無霸的存在,供給+內容不過是對字節(jié)進攻的反擊,很難講針對某一個對手存量市場展開進攻,試想下即便沒有快手,美團在三四線城市也不會有更強的競爭對手。
之于后者,目前來看謀定的是華語傳媒隕落后釋放的市場份額,傳統線下媒體市場本就不是互聯網企業(yè)的競爭核心,甚至王興和江南春的強強聯合,讓美團連直接競爭對手都很難尋覓,談何進攻。
其次,并不是說防守策略不好,我們非??春妹缊F此輪針對業(yè)務線決策變革,至少美團認清了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中小商家。圍繞中小商家需求,無論是抬升用戶還是抬升流量價值為商家解決轉化率,才是美團之于移動互聯網的價值所在。
回顧美團過去五年甚至更長的無限戰(zhàn)爭業(yè)務線,很多業(yè)務都無疾而終,而失敗的嘗試往往源自于脫離了中小商家的核心供給圈。最典型的就是打車業(yè)務,獨立于中小商家,美團的地推能力都顯得沒那么神乎其神,依靠簡單的補貼、推廣沒能撬動司機供給的杠桿。
而無論是內容合作,還是進軍梯媒,亦或是打通會員體系,投資航旅縱橫,本質是圍繞著中小商家供給和酒旅供給兩個強項的對外擴張,顯然決策更合理。
我們還能從美團這樣的移動互聯網后生的身上看見“野心”,未來說不定通過合縱連橫的方式顛覆格局,相較于單打獨斗是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主要的是,我們可以從美團的身上看到傳統互聯網大廠缺失的內核:更為清晰的增長策略。
無論是攻是守,美團畫定了一縱一橫增長曲線:出海和下沉,這也是目前看來最具操作空間的兩個增量市場。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錦緞】,微信公眾號:【錦緞】,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