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9塊9買連麥劇本,到“張大大們”直播間當托兒

新榜
0 評論 2169 瀏覽 1 收藏 15 分鐘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目标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痛点、期望和行为,找到产品的价值主张 🔗

在直播連麥成為流量密碼的當下,直播間里那些離奇的故事和戲劇化的互動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真相?本文通過作者親身體驗,揭示了直播連麥劇本的產(chǎn)業(yè)鏈:從9.9元就能買到的連麥劇本,到招募“麥手”進行表演的內幕,再到直播行業(yè)的流量生意。

這年頭,直播間里的故事,一個比一個炸裂。

什么“談了一個三重人格的對象”、“曖昧對象有女朋友,女朋友有老公孩子”、“自己朋友是雙性人,自己讓自己懷孕了”等,連麥雙方一個敢說、一個敢聽,路過的網(wǎng)友連連感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單人連麥講故事的“獨角戲”還不夠,雙人、多人一起上更是將直播間里的戲劇張力拉滿。

有一家三口一起進直播間,爭得不可開交,要求主播主持公道;還有現(xiàn)女友假扮前女友連麥主播來試探現(xiàn)男友,現(xiàn)男友表現(xiàn)不過關后當場被踹等。

無論是否關注過這些直播間,但凡刷到一次,很少有人能忍住好奇心直接劃走,都想聽聽這到底是怎么個事。畢竟,八卦是全人類的天性。

要是主播接住了這些話題,能化身網(wǎng)友的“嘴替”,那這直播間大概率就“成了”,有機會博到更多流量。這兩年,不少紅人就是憑借直播連麥網(wǎng)友的形式爆紅,躋身頂流、帶貨千萬。

然而,那些炸裂故事究竟是博眼球、還是真實的?質疑也隨著直播連麥熱度的走高,愈演愈烈。

包括“聽泉賞寶”、“刑事律師郭慶梓”等多位靠直播連麥出圈的紅人都曾表態(tài)、甚至發(fā)誓,“從未有過劇本”、“不會找人作假”,因直播間讀狗血八卦再次走紅的李誕也在接受鳳凰網(wǎng)采訪時說,“因為太假了,一定是真的”。

但今年1月,張大大的翻車仍將直播連麥劇本一事推上了風口浪尖。曾經(jīng)靠著“娛樂圈唯一人脈”的直播間人設,張大大口碑逆襲,在抖音漲粉千萬,各路演員偶像粉絲在他直播間里“發(fā)瘋”的片段廣為流傳。

如今這些直播內容也被他的前工作人員在爆料中提及,疑似都是團隊為了直播流量寫好的劇本,一些曾經(jīng)連麥的網(wǎng)友也站出來實錘其曾作為“演員”連麥張大大直播間,還被要求保密。

截圖來自網(wǎng)絡

我們也好奇,這些直播連麥的劇本都長什么樣子?直播間里來連麥的“演員”們又是哪里找的?一整套流程如何運作?

作為直播行業(yè)的熱心觀察者,我們也親自購買了劇本,并循著招募連麥演員的“小廣告”,做了一些調查。

01 只要9塊9,低成本拿下幾十個連麥劇本

我這事挺讓人匪夷所思的,我老公和我結婚10年,但是我不知道他家在哪兒,他的行蹤特別神秘……故事的第一句話就充滿了懸念,吊足了胃口。

這是我們花費9塊9“巨資”在電商平臺上購買的直播連麥劇本合集,其中包括六七十個劇本,總字數(shù)超過7萬字。截至目前已經(jīng)賣出了300多份。

結婚10年的家庭主婦是第一個故事,她會訴說不知道老公家在哪里,做了全職主婦也沒有拿過老公一分錢,日常支出都是購物卡、加油卡等,如今和老公異地,懷疑老公外遇又找不到人,連線的目的是希望主播幫忙聯(lián)系老公。

與之相對應的,主播需要給到的反應和臺詞也寫在劇本中,先強調“無論婚前婚后,女性都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和經(jīng)濟”,再讓女子找自己的助理幫忙聯(lián)系其老公。

至于下麥之后怎么解決問題,圍觀的網(wǎng)友也不一定關心,反正一個充滿心酸的婚姻故事倒是聽完整了。

賣家稱這是“精心整理”過的文案,是否是原創(chuàng)并不可考,但語氣詞都寫得清清楚楚,買下來直接在直播間照讀問題不大,就是可能會與其他直播間有“撞題”概率。

類似這樣的情感劇本,在各大電商交易平臺上隨手就可買到,題材多元豐富,從婚姻矛盾、婆媳關系到劈腿出軌等,應有盡有。

據(jù)我們了解,不僅是情感直播間,法律直播、珠寶直播、美妝直播等都充斥著大量劇本內容。

此前在“封面新聞”的報道中,某律師直播運營團隊的負責人就透露,編劇本找真實案件然后添油加醋進行改編,刑事類案件會提供涉黃涉賭、搶劫、肇事逃逸等幾種類型。他強調,為了規(guī)避風險,劇本編排上情節(jié)不能過火,更不能設置地域,“千萬不能說具體地區(qū),這樣容易盯上”。

02 連麥一次賺15-30元,直播如戲、全靠演技?

有了連麥劇本,還需要有配合演出的人。

業(yè)內有個稱呼叫“麥手”,專指那些直播連麥的“演員”。不過比起專業(yè)的演員,做麥手的門檻要低很多,不需要什么技能,基本就是會說普通話就行,時間、地點也比較自由,連劇本都有直播團隊提供。

抖音網(wǎng)友“張哈哈”就曾在張大大直播間連麥整活過。

她帶著男朋友一起出鏡,展示了自己做的炒豆角,吃了一口后玩起了黃磊出圈豆角?!斑@豆一點都不老”,連麥最后還做出嘔吐的樣子,大喊“這豆沒熟!”。

張大大翻車后,“張哈哈”曬出了自己的直播連麥截屏,透露這都是劇本,自己是收了200塊來演連麥的,還稱直播間里“特別離譜的都是劇本”。

據(jù)觀察,200元塊連麥一次的價格,已經(jīng)遠超市場平均價。大部分直播間給到麥手的平均報酬大概在每分鐘0.5元-2元之間,也有的是按次結算,連麥一次給15元-30元不等,如果連麥時間長于一個小時,收益會相對更高一些。

但要想吃上麥手這碗飯,實際上套路也不少。

我們添加了四五個麥手招募的聯(lián)系方式,每一個招聘者都在介紹完麥手工作內容后提到需要繳納“入職費用”,價格從280元到500元不等,交了錢之后就能介紹工作,對接資源,還能有專業(yè)培訓。

一個叫“桃子”的招聘者表示,交的380元是一種“知識付費”,交錢后就能接受三對一的培訓,“只要不懶跟著學包回本,每天最低能賺50元”。

她的朋友圈里,也曬出了許多學員包括自己的接單截圖,一單平均能掙10-30元,多的一單就能掙到80元,還有60歲的阿姨也加入了麥手隊伍中。

一些交了錢的網(wǎng)友反饋,靠直播連麥回本并不容易。

小貍交了298元的費用,到目前為止只接了兩次單,“連麥一次10元,前后彩排需要2個小時,對于空閑時間不是很多的人來說,不建議做”。

也有人透露,交了錢之后發(fā)現(xiàn)是麥手多、直播少,賺回本錢很難,現(xiàn)在更多是靠拉人頭賺錢,“入職要380元,我招一個人能從中分成100元左右,比連麥來錢更快”。

小紅書網(wǎng)友“ZE”分享做麥手踩坑經(jīng)歷如今,只要在社交平臺上發(fā)一個麥手招募帖,就會吸引少則十幾條、多則幾十條的留言咨詢,想要試水的人源源不斷。

某種程度上來講,做麥手不一定能賺到錢,畢竟現(xiàn)在“僧多粥少”,但招募麥手大概率不賠錢。

與其說是兼職,麥手似乎正在成為一門“知識付費”的新生意。

03 買劇本、雇麥手,這門直播生意值當嗎?

部分從業(yè)者認為,無論是劇本還是麥手,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起號階段直播間沒有人氣,需要麥手拿著劇本去直播間講故事,這樣路過的網(wǎng)友就會停留,停留的時間就是為直播間做數(shù)據(jù)”,有運營這樣解釋,“這是很常見的操作”。

一位千萬紅人直播間負責人也曾對外表示,麥手不僅能幫新人主播填補直播間無人連麥的空白時間,也能幫主播鍛煉話術,“自然麥無法保證連麥的質量、或者說話是否違規(guī),主播也不一定接得上,找麥手直播質量更有保障”。

然而,能大紅的主播總是鳳毛麟角,花這些成本在買劇本、雇麥手上,對大部分主播和MCN來說,這門生意值當嗎?

有直播操盤手告訴我們,買劇本、找買手不僅能增加人氣、賺打賞費用,還可以靠劇本引流,法律主播能引流到法律咨詢的私域中,珠寶主播也能引流賣貨,情感主播還可以引流至一對一課程,從而產(chǎn)生更多的二次變現(xiàn)。

但到目前為止,這仍是一門人人皆知的水下生意。

一直以來,抖音快手等平臺都在明確打擊劇本演繹直播、劇情惡意炒作等行為。多個靠直播連麥出圈的頭部大主播如“聽泉賞寶”等也曾出面回應劇本質疑,強調自己沒有找麥手、沒有買劇本。

抖音350萬粉絲的知名律師“刑事律師郭慶梓”在直播時表示,這種直播演戲作假是構成犯罪的,“我自己不會找麥手作假,也不希望來連麥的人是吹?!?。

當然,有人憤怒于被直播間欺騙感情,也有網(wǎng)友不介意直播連麥故事的真假。

張大大本人就曾婉轉回應過劇本一說,“如果世界上真的沒有圣誕老人,那也不妨礙大家收到禮物的快樂吧?!?/p>

在相關的話題討論下,類似“瓜的真假不是直播間的重點,重點是主播傳導的價值觀”、“現(xiàn)在能引發(fā)思考的,已經(jīng)算是優(yōu)質的內容了”等觀點被贊到熱評。

真真假假,本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常態(tài)。對大部分網(wǎng)友來說,做個看官就好,若是真情實感地繞進去了,或許賠本的就是自己。

作者?| 松露 編輯?| 小八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作者【新榜】,微信公眾號:【新榜】,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15699人已学习15篇文章
汽车座舱的智能化,本质上是通过硬件+软件的手段,让汽车座舱具备人类“智能”的能力,使人与车直接协作更加安全高效。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智能座舱的产品模块解读。
专题
1434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无论是对于需求的挖掘,还是对于产品的设计迭代,用户访谈这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用户访谈。
专题
35816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原型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一门必修课。
专题
12855人已学习14篇文章
现在,不少企业和行业都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征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字化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