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 18 個月時間,做 AI 應用從 0 到 200 萬用戶,從虧損到盈利(4000 字全面復盤)
距離上次《離職一年,收入10倍增長》總結到現(xiàn)在已經過去了 22 個月。在這段時間里我經歷了從高峰跌到谷底又慢慢回彈。組建團隊后經歷了 10 個月的連續(xù)虧損,目前已經連續(xù) 12 個月盈利,專注于 AI 應用小程序方向,已累計 200 多萬用戶。
接下來分享一下我這段時間的經歷與思考。
一、胸有成竹
2022 年 6 月份那段時間是我的群工具矩陣用戶增長趨勢最高點。我當時的規(guī)劃是將過往在群工具產品的經驗持續(xù)延續(xù),并從中開拓更為深入場景的群工具的解決方案。
通過群工具的后臺數據分析了解到用戶的需求,主要分為:收集行程碼、健康碼圖片信息,其次是老師收集作業(yè)。于是我決定做一個班級收作業(yè)的群工具助手。當時胸有成竹地定了個目標,這款產品預計 6 個月內實現(xiàn)盈利。
確定這個項目后,我開始成立公司組建團隊,我叫來了兩位技術開發(fā)的老伙計,之前是同學并且還在一個團隊工作過。我們討論完需求就開始編碼了起來,連續(xù)加班加點開發(fā)了 4 個月,我的新產品發(fā)布了。
新產品上線之后,我們休息了一天,去爬了個岳麓山。當我爬到山頂的時候拿出手機看了一眼小程序數據,群工具小程序數據直接腰斬掉了一倍的流量。我心想大事不妙,新的小程序還沒有靠上這一波用戶,原來的小程序就要不行了,這可如何是好。我寄希望于明天數據有所好轉,但是現(xiàn)實總是殘酷的。
(拍攝于岳麓山,作者供圖)
當我已經做好迎接新產品的高光時刻,沒想到遇到的是原有業(yè)務數據的斷崖式下滑。說實話我當時有點不知所措了。后來隨著疫情逐步開放,我的群工具的收集需求也越來越少了,從最高日活 20 萬掉到了現(xiàn)在日活 5 千直接下降 40 倍,這直接導致了新產品的數據不理想,最終新產品不得以停服下架。
二、調整方向
我看到數據趨勢不對,于是果斷地放棄群工具方向,轉頭奔向了AI效率工具。雖然都是效率工具,但是不一樣的是群工具有兩個角色,一個是活動發(fā)起者,一個是活動參與者。群工具產品的核心用戶是活動發(fā)起者,如果收費只能收發(fā)起者的費用,但是同行大多數都是免費的,而參與者占比整個小程序的用戶數量較多,所以只能靠廣告收入。
那么如何讓每個用戶都是核心用戶?當時想到的就是做AI創(chuàng)作工具。短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者對AI配音是有需求的,我的第一款 AI 工具做的是 AI 配音小程序,主要也是考慮到短視頻的整體增長趨勢。我們結合多家廠商的 AI 配音的音色,給用戶提供更多的音色選擇,做會員訂閱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也從之前的群工具靠廣告收入轉向了AI 工具靠會員訂閱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不需要靠用戶量賺錢,只要用戶人群足夠精準,就可以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
產品上線 1 個月后,慢慢有了些收入,但是距離收支平衡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于是我開始圍繞整個視頻創(chuàng)作過程去尋找更多機會。如:獲取配音之前的文案處理,以及配音后的視頻字幕處理,我們都做了很多的嘗試。
團隊在不斷地開發(fā)新產品,這個時候我的定位也從原來的開發(fā)角色變成了產品與推廣。在轉變的過程中我通過請教之前的運營同事以及在網上學習了很多推廣方法,加上不斷地實踐嘗試不同推廣方式在不同推廣渠道做推廣,但是整體效果并不理想。
時間飛逝,又過去了 3 個月。由于收支一直沒有平衡,團隊的資金慢慢枯竭,面臨解散。那段時間,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以及到家后的漫漫長夜中無數次的自我拷問,是不是我的能力不行?這個方向真的對嗎?增長方向到底在哪里?
(從公司回家的路上,作者供圖)
在此期間有過一個朋友想要收掉我的團隊,說實話當時我是有一些動搖的,陷入了自我懷疑,而且確實是沒錢了。我也坦誠地向團隊伙伴們說明了情況,讓我沒想到的是他們不同意被收掉。有位團隊成員和我說:“大不了我們解散后,兼職搞這個項目,等項目賺錢了,我們再一起做!”。這段話觸動了我,這讓我體會到了那句“一個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遠”的含義。最后我決定堅持下去,走自己的路,即便是在曲折中摸索前行,也要去享受這個過程。
下定決心后,我嘗試過去找錢,但是由于自身人脈與資源受限,再加上團隊還是在虧損狀態(tài),找過身邊的一些朋友都沒有拿到錢,與此同時我還投了不少投資機構也被一一拒絕了。
三、最后沖刺
時間來到了 2023 年的 1 月份,此時 ChatGPT 已經火爆全球。在此之前我也規(guī)劃了要做AI寫作產品,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輸出文案屬于在AI配音的前置步驟。我打聽了幾家國內做AI寫作的團隊API費用,效果一般,價格偏高。當我得知 OpenAI 開放了ChatGPT 的API接口的時候,第一時間讓團隊開發(fā)了一款AI寫作小程序,僅用一天時間就上線了,界面非常簡單,輸入寫作需求,寫作字數,選擇寫作風格,即可開始寫作,結果支持復制,根據寫作字數付費。
果不其然,AI 寫作在第一天就收到了會員付費,同時也因為 ChatGPT 的熱度,快速的獲得了第一批用戶以及一些自媒體達人的推薦。緊接著我們開始快速迭代版本,更新了常用的寫作模板,降低用戶寫作的門檻。隨著用戶的持續(xù)增長以及產品的迭代,付費轉化率也在不斷地提升,眼看馬上就要實現(xiàn)收支平衡了。
此時不好的消息來了,我的AI寫作小程序被下架了,原因是 ChatGPT 的 API 存在安全合規(guī)問題。我記得非常清晰,那天是 2023 年 4 月 1 日,是愚人節(jié)。我當時感慨,這不會是老天給我開的一個玩笑吧!讓我看到團隊生的希望,同時又要讓我希望破碎。
當時國內的AI大模型開放接口并不多,我找了好幾天終于找到了國內的智譜AI,我們趕緊接入了智譜 AI 的接口,重新上架了新的 AI 寫作小程序。然而在這幾天里 ,因為 AI 寫作小程序被下架,很多用戶買了會員又找不到新的小程序,微信支付賬號被投訴過多,導致了支付賬號被限制支付,我只好緊急申請了新的支付主體,并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處理用戶投訴退款等問題。緊接著又是微信小程序對上架 AI 生成類小程序的資質要求,解決的過程也是非常曲折,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這一波接著一波的事情,把我搞得焦頭爛額,但是最終問題還是被解決了。也正因為問題被及時解決了,我的團隊這個月收支平衡了。
四、持續(xù)增長
當時我很看好抖音生態(tài),因為抖音有小程序,并且作品可以掛載小程序,所以我開始找做運營的朋友推薦做抖音賬號方面的運營人員。好不容易招到一個有經驗并且對 AI 工具感興趣的小伙伴,他的入職讓我看到了一些增長的希望,但是他做了半個月看到數據不理想,提出了辭職。
但我堅信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于是開始自己做內容。連續(xù)做了 3 個月發(fā)布了 100 多個作品,這時作品數據漸漸有了一些效果,開始每天有 5 單付費了,當我做到第 6 個月的時候發(fā)布了 200 多個作品,抖音小程序從每天的 5 單增長到每天 200 單,直接增長了 40 倍。這讓我體會到了從量變到質變,整個過程“堅持”是最重要的策略。
(抖音小程序的訂單曲線)
從最開始是個門外漢,對推廣一知半解,到做了 6 個月初見成效,通過這段經歷我開始對運營推廣 AI 效率工具,有了自己的理解,開始提高自己的更新頻率以及開啟了外部兼職機制。將這種有效的推廣模式持續(xù)放大,然后再根據產品數據不斷迭代整體產品交互體驗。
在這個期間我收到了微信團隊的邀請,在微信公開課 PRO 上作為特邀講師,分享了我做 AI 小程序的思路以及與云開發(fā)和 Donut 平臺的最佳實踐。
(微信公開課pro分享現(xiàn)場,作者供圖)
從最初用私人賬戶轉賬到公司賬號以支付工資,到現(xiàn)在團隊已經盈利了 12 個月,公司賬上還有半年以上的發(fā)展資金儲備,也順利度過了生死階段,進入了發(fā)展階段,轉向AI效率工具到現(xiàn)在已經整整 18 個月了,我們的 AI 效率工具矩陣用戶量達到 200 萬,同時公眾號關注用戶達到了 30 萬。
這個數據在如今的 AI 時代,對比那些炸裂的消息,算不上什么成績,但是對于我來說非常有意義。經歷了無數次絕望,到現(xiàn)在才算站穩(wěn)腳跟,過程可以說是一步一個坎,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坎坷,才讓我更加堅定發(fā)展方向。
五、總結
這次創(chuàng)業(yè)我感覺真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起,從一開始的最高點掉到了谷底,然后經歷煎熬又慢慢回升。在這里非常感謝團隊中每位成員的貢獻,尤其是我兩位程序員哥們,還有一邊帶孩子一邊默默支持我的媳婦。
整個創(chuàng)業(yè)經歷對于我來說有三大挑戰(zhàn):
從個體到團隊。之前一個人的時候,頂多就是少賺一些,但是有了團隊,不賺錢就是虧錢。人多意味著能做的事情更多了,同時也意味著成本更高,決策更需謹慎,做任何決策之前要有更全面深度的思考。我決定要不要做新產品前都會研究行業(yè)數據、搜索數據、推廣數據,再去做決定。
從免費到付費。之前一直做的都是免費的工具,用戶對產品的要求不會很高,能用就行,但是變成付費產品,用戶有一點不爽可能就導致投訴退款,這使我對產品的要求從能不能用變成了好不好用。我會不斷地去體驗優(yōu)秀的產品,記錄好的體驗感受,再去體驗自己的產品記錄糟糕的感受,從而改進自己的產品。
從開發(fā)到推廣。之前一個人的時候我精力分配是 20% 產品,80% 的開發(fā),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代碼世界里。
而現(xiàn)在我的分配是 40% 產品, 60% 推廣,在同質化產品泛濫的時代,把產品推出去是活下來的唯一出路。
我會通過各種渠道(請教高手、聽播客、看書、看文章、看視頻)去學習,然后再實踐各種推廣方法,最后形成一套自己的推廣方法論,在推廣的過程中不斷持續(xù)迭代方法與對產品推廣的理解。
以上是這段時間的思考與成長。
最后,祝大家都能在AI時代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讓我們一起用有限的時間,去探索無限的可能。
作者:陳宇明,11年互聯(lián)網產品/研發(fā)/管理經驗
微信公眾號:陳宇明
本文由 @陳宇明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可以分享下有關推廣的資料嗎
過程很勵志,堅持終得回報
產品名字麻煩說一下呢,去體驗體驗
小程序名字【AI寫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