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砍掉50%KOL預算給素人,小紅書數(shù)據(jù)乘風起
在小紅書的營銷生態(tài)中,素人賬號正逐漸成為品牌種草的“秘密武器”。本文作者通過實戰(zhàn)經(jīng)驗分享了如何通過素人矩陣實現(xiàn)品牌增長的策略,希望能幫到大家。
我要自己打自己的臉了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24年,素人鋪量別碰」,我當時真的覺得素人在小紅書生態(tài)中已經(jīng)不是最優(yōu)選
但基于生態(tài)的變化和實戰(zhàn)的真實經(jīng)驗,我逐漸發(fā)現(xiàn),不僅要用回素人,而且要多用素人矩陣的方式來做小紅書的種草營銷
今年年初,我們幫朋友的一個小眾護膚品牌做投放,預算真的是不多,我們硬著頭皮用素人矩陣做的投放,沒想到結果超所有人預期,讓這個品牌成為了品類黑馬。嘗到甜頭以后,我們用這套方式復制在多個陪跑項目,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
今天不聊那些虛頭巴腦的理論,就講講我們踩過的坑、淌過的河,還有藏在數(shù)據(jù)背后的「土辦法」
一、素人不是備選,是必選
以前我也是瞧不上素人號,不可歸因,不確定性強,還會給品牌帶來扣分風險,但總是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素人賬號帶來的各種驚喜
給某母嬰品牌做測評時,花大價錢請了10萬粉的育兒博主,內容精致得像廣告
片,結果搜索流量占比只有 19%。反而是順手找的幾個 3000 粉素人,發(fā)的「糙漢式」筆記火了,比如有個寶媽拍自己給娃沖奶粉時,奶瓶總漏水,隨手吐槽了句「有沒有不嗆奶的吸管杯啊」,評論區(qū)炸出一堆同款媽媽
再舉個真實案例,我們在幫一個油敏肌品牌做內容時,素人就寫自己「爛臉期不敢亂涂,試了 XX 霜居然沒刺痛」,這種帶著生活碎片的內容,反而被算法推到「泛紅急救」「敏感肌修復」等長尾詞的前排,單月閱讀28萬,全靠自然流量
今天小紅書能有如此規(guī)模的用戶量和搜索量,都是基于大量真實用戶分享的真人經(jīng)驗,對于其他用戶來說,沒有什么比真人經(jīng)驗更值得參考的答案了
而素人就是最接近真實用戶和原生內容的選擇,不要指望UGC能自己擴大,自然發(fā)酵,適當用素人矩陣來做傳播主力,也許會成為投放杠桿,尤其是現(xiàn)在有合作碼的加持,素人筆記既可以歸因又可以避免扣分風險,沒有什么理由不做素人矩陣了
二、從0搭矩陣:3 個篩選標準,全是用錢砸出來的教訓
都知道素人賬號便宜好用,但是具體怎么篩,怎么選,很少有品牌能把這事想明白,我們也是慢慢在實戰(zhàn)中摸出3個硬指標,不管這個素人賬號多便宜,只要不符合以下三個硬指標絕對不選
1)垂直匹配度:別信「泛領域博主」的邪
記得給輔食品牌選號時,選到了個「育兒博主」,內容啥都發(fā),從早教到穿搭,結果她發(fā)的輔食筆記,互動量比 2000 粉的「輔食垂類素人」低 60%。后來我們只盯「輔食制作」「手指食物」這類細分領域的素人,她們的粉絲雖然少,但全是精準的寶媽,轉化率直接翻了 3 倍
2)互動健康度:評論區(qū)有沒有“人話”
怎么判斷?看評論區(qū)有沒有“人話”。有次用新紅數(shù)據(jù)查一個 3000 粉賬號,點贊收藏挺高,但評論全是「好看」「支持」,沒有一條具體提問,這種號大概率是刷的。真正能打的素人,收藏率至少比行業(yè)均值高 15%,評論區(qū)會有「這個適合過敏寶寶嗎」「鏈接在哪」這種真實問題,甚至能聊出產(chǎn)品的新賣點
3)內容可塑性:能「說人話」比會 P 圖更重要
我們踩過最大的坑,就是找了個拍照巨好看的素人,結果文案像念說明書。后來發(fā)現(xiàn),寧愿選拍照普通但會嘮嗑的,比如把「煙酰胺成分」說成「美白小奶瓶」,把「使用方法」變成「我每天洗完臉先拍水,再涂這個,吸收特別快」這種口語化的表達,反而讓用戶覺得「這就是我身邊的人」
三、內容怎么寫?3套土辦法,比「爆款公式」更管用
別信那些花里胡哨的模板,我們就靠3招,做出了讓用戶主動收藏的內容:
1)標題:把自己當用戶,想想你會搜啥
剛開始學別人用「干貨」「攻略」,結果點擊率慘不忍睹。后來發(fā)現(xiàn),用戶搜小紅書時,都是帶著具體問題來的,比如「戴口罩悶出的痘怎么消」「3 歲孩子抗拒刷牙怎么辦」舉個爆文例子:我們給防曬產(chǎn)品寫的標題「每天戴口罩,防曬到底怎么涂才不悶痘?」,比之前的「5 款防曬測評」點擊率高 40%。秘訣就是:把用戶的日常困擾直接搬上來,讓她覺得「這篇就是給我寫的」
2)正文:先「撕傷口」,再「遞創(chuàng)可貼」
記得寫過一篇關于「口罩痘」的筆記,開頭就放了張素人自己爛臉的自拍(有點丑但真實),然后講「每天摘口罩看到臉上的紅印子,摸起來凹凸不平,連粉底都蓋不住」,接著分步驟講怎么清潔、怎么修復,每一步都插入產(chǎn)品的使用細節(jié),比如「擠黃豆大小,點在痘痘上,輕輕拍開,不會搓泥」最后留個鉤子:「你們戴口罩遇到過啥問題?評論區(qū)聊聊,說不定有解法」這條筆記收藏率 22%,評論區(qū) 100 多條真實提問,很多用戶說「原來我不是一個人」
3)視覺:素人就該有素人的樣子
剛開始學大 V 搞精致封面,結果被用戶吐槽「一看就是廣告」。后來改成「原相機直出」:拍護膚品就懟臉拍質地,拍穿搭就拍鏡子里的全身照,甚至能看到背景里的雜物反而更真實美妝類賬號用「左產(chǎn)品特寫 + 右素顏 vs 帶妝對比」的模板,色調統(tǒng)一但不精修,點擊率比精致封面高 25%。用戶后來反饋:「這種照片看著像閨蜜分享,靠譜」
四、關鍵詞怎么挖?3 個地方比工具更準
1)評論區(qū):用戶的問題,就是最好的關鍵詞
給家居品牌做收納產(chǎn)品時,我們翻遍素人舊筆記的評論區(qū),挖出一堆寶藏詞:「租房黨怎么藏路由器」「嬰兒床下面怎么利用」「冰箱抽屜老是亂怎么辦」這些詞自帶場景,轉化率比「收納技巧」高 50%
2)季節(jié)熱點:跟著用戶的生活節(jié)奏走
春季做防曬,別只盯著「防曬」,結合「柳絮過敏季」「春游」來寫;秋季做護膚,結合「開學季」「換季干燥」。我們去年秋天推「換季維穩(wěn)面霜」,借「國慶出游回來皮膚變差」的熱點,寫「旅游曬黑 + 溫差過敏,回來靠這 3 招救回來」,搜索量周增 200%
3)自己當用戶:模擬真實搜索場景
我們團隊每天都會「角色扮演」開腦暴會,有人扮寶媽,有人扮學生黨,有人扮職場新人,模擬他們搜小紅書的場景。比如扮寶媽的同事,會搜「幼兒園水杯哪種防漏」「冬天戶外玩怎么保溫」這些詞直接指導素人內容方向,比工具推薦的更「接地氣」
五、數(shù)據(jù)迭代:3 個關鍵指標,幫我們少走 100 條彎路
剛開始我們也是盯著閱讀量和互動量猛沖,后來發(fā)現(xiàn) 3 個更重要的指標
1)搜索排名:比曝光更值錢的「精準流量」
某寵物品牌發(fā)現(xiàn)「貓?zhí)\居家治療」搜索量突然漲了 120%,我們趕緊讓素人集中發(fā)相關內容,3 周內 15 篇筆記進了搜索頁前 10,這些流量全是「正在找解決方案」的精準用戶,轉化率比泛流量高 3 倍
2)收藏分享率:用戶愿不愿意幫你「傳播」
有篇「3000 元改造出租屋」的筆記,收藏率 18%,其中 35% 的用戶通過私信分享給朋友,這種能讓用戶覺得「有面子」「能幫到別人」的內容,就是我們的「爆款種子」,直接復制 10 篇,篇篇流量不錯
3)發(fā)布時間:跟著用戶的「生物鐘」走
測過職場媽媽群體,早 10 點發(fā)育兒內容,互動率只有 8%,因為她們在上班;晚上 8 點發(fā)(孩子睡了),互動率漲到 14%。后來發(fā)現(xiàn),素人內容的「黃金時間」其實很「生活化」:寶媽是晚上娃睡后,學生黨是晚自習后,職場人是通勤路上 卡著這些時間發(fā),效果翻倍
六、避坑提醒:這 2 件事千萬別做,不然流量全沒
1)別把賬號養(yǎng)在同一個「窩」里
剛開始圖方便,10 個賬號都連公司 WiFi 發(fā)筆記,結果 3 個號被限流。后來學聰明了:用手機流量,每個賬號的發(fā)布時間錯開(比如 A 號 7:30 發(fā),B 號 12:00 發(fā),模擬真實用戶上網(wǎng)習慣),限流率降了 70%
2)別碰「功效宣稱」的紅線
某保健品牌圖快,讓素人寫「7 天瘦 10 斤」,結果賬號直接被限。后來改成「我靠這 3 招,3 個月慢慢瘦了 8 斤,沒反彈」,加入個人飲食和運動記錄,流量恢復了,轉化率反而更高,用戶其實知道「快速見效」不現(xiàn)實,真實的「慢慢來」反而更可信最后說點掏心窩的話,做了這么多年的小紅書投放操盤手,最大的感受是:小紅書的流量密碼,其實藏在去精致化里。
用戶刷小紅書,不是來看廣告大片的,而是想找「和自己有相同經(jīng)歷的過來人」,看看他們在生活里遇到的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中小品牌與其砸錢買大 V 的一次性流量,不如花時間搭素人矩陣:當你有 100 個會嘮嗑的素人賬號,每個都在幫用戶解決具體的小問題,慢慢就會形成一張信任網(wǎng)。這種信任帶來的長尾流量,才是最值錢的
寫這篇時翻了幾百條聊天記錄,全是和品牌、素人磨出來的經(jīng)驗。如果你在實操中遇到問題,歡迎留言,咱們一起嘮嘮
以上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作者【趙子辰Vic】,微信公眾號:【Vic的營銷思考】,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