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倉庫的送倉預約業(yè)務&采購訂單的多系統流轉

0 評論 1873 瀏覽 10 收藏 20 分鐘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目标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痛点、期望和行为,找到产品的价值主张 🔗

在當今快節(jié)奏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倉庫管理和貨物流轉的效率至關重要。本文深入探討了送倉預約業(yè)務的重要性及其在供應鏈中的作用,解釋了預約流程如何幫助倉庫提前規(guī)劃作業(yè),減少貨物停留時間,并優(yōu)化資源分配。

一、什么是送倉預約?

無論是海外倉,還是國內倉,一般來說一個倉庫都會有多個客戶(貨主),而這些貨主也會有多個SKU,這些SKU可能來自于不同的供應商,來自于不同的生產工廠。

倉庫、貨主、SKU、供應商的關系

所以站在三方倉的角度,每天都會有大量的貨物送到倉庫中,這些貨物來自于不同貨主的不同供應商。每一批的貨物送達的方式可能也不一樣,可能是快遞包裹送達,可能是整車LTL/FTL送達,也可能是整柜送達(20GP/40GP等)。

不同的送達方式和貨物數量,決定了倉庫要準備多少人力,多少空間,多少時間來處理這些到倉的貨物,如果倉庫對于每天即將送過來的貨物有多少,是什么形式送達的一無所知,那么機會導致特別被動,很難提早做好規(guī)劃和準備。

所以在一些主流的、大體量的、業(yè)務繁忙的倉庫中,一般都會要求送貨方在將貨物送達到倉庫之前,先發(fā)起“送倉預約”,等倉庫確認預約成功之后,再按照具體的預約時間、地點送貨到倉庫指定的位置。送倉預約有非常明顯的好處和收益,如下所示:

  1. 提高倉庫作業(yè)效率:通過預約,倉庫可以提前規(guī)劃作業(yè)流程,減少等待和空閑時間,提高作業(yè)效率。
  2. 減少貨物在倉庫的停留時間:預約入庫可以減少貨物在倉庫的等待時間,加快貨物的流轉速度。
  3. 優(yōu)化資源分配:倉庫可以根據預約信息,合理分配人力和設備資源,避免資源浪費。
  4. 提升客戶滿意度:供應商和物流公司可以更準確地預測貨物到達時間,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
  5. 降低成本:通過減少等待時間和優(yōu)化資源分配,可以降低倉庫的運營成本。

送倉預約(也稱入庫預約)是一種倉庫管理策略,它要求供應商或物流公司在將貨物送達倉庫之前,先進行預約。這樣,倉庫可以提前準備接收貨物所需的資源,如人力、設備和存儲空間。

二、送倉預約怎么做?

倉庫的送倉預約,本質上和我們平時預約會議室,預約醫(yī)生,預約上課,預約維修保養(yǎng)等事項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送倉者,提前登錄相關的預約系統或者預約界面,然后查看可預約的時間和資源,最后填寫一些相關的信息即可完成預約。

在倉庫的送倉預約場景中,主要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來看,一個是倉庫端,一個是送倉端。倉庫端,即倉庫管理方,一般使用的系統就是WMS。送倉端,一般是供應商或者是物流商等,一般使用的系統是OMS或者單獨的預約系統、小程序等,這些系統也是由倉庫端提供的。

2.1 倉庫端維護可預約的信息

當我們在預約看醫(yī)生的時候,我們會先選擇“具體的醫(yī)生”作為我們要預約的對象,然后選擇對應的時間即可完成預約。

而在WMS中,有的系統會選擇把“月臺”當作是預約的一個對象,所以供應商/物流商在預約送倉的時候,要選擇“月臺+具體的時間段”才可以完成預約。也有一些系統會認為“月臺”是外部用戶不太關注的東西,所以會將商品PCS數量或者是體積等作為預約的對象,這部分會稱之為“配額”或者“可預約量”。

月臺使用情況

月臺調度看板

WMS端可以配置好可預約的對象,可預約的時間段,并且設定相關的規(guī)則。保存之后,用戶就可以在預約端去執(zhí)行預約的操作,也可以修改預約,取消預約,查看自己的預約記錄等。

WMS需要針對預約的對象設置“計算規(guī)則”,例如說如果是將商品的PCS數量作為“配額”,那么當供應商預約了成功了之后,對應的配額就要減少,這樣后續(xù)其他供應商預約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剩余的配額還有多少。

同時,也要針對送倉預約管理做一些“增刪改查”的功能,可以靈活應對供應商突然發(fā)起的修改、取消、加急預約等需求。

2.2 預約端發(fā)起具體的預約

基于OTWB的產品架構設計,一般倉庫會提供一個客戶端(OMS/商家服務中心)給對應的貨主使用,預約送倉的功能也一般會放在OMS端。

在OMS中,貨主可以給自己的每個供應商開通對應的賬號,并且通過數據權限控制來約束供應商只能查看到自己的數據。

預約端除了放在OMS之外,也可以放在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只需要數據和OMS端、WMS端打通即可,具體的形式可以不作要求。

供應商在預約送倉的時候,要先選擇為哪個單執(zhí)行送倉預約,即供應商要選擇已經在OMS中存在的入庫單或者采購訂單。這就要求上游的系統ERP或者SRM,需要先將采購訂單推送到倉庫系統中(OMS/商家服務中心),這樣才能讓供應商在送貨之前完成預約送倉的工作。

三、上下游系統的業(yè)務鏈路串聯

雖然本節(jié)內容是講解的送倉預約,表面上看只是和倉庫的業(yè)務掛鉤。但是倉庫的單據是由上游推送過來,而且其中涉及到的角色除了有貨主之外,還有貨主供應商。

有一些供應鏈的初學者可能不太理解這里的貨主和貨主的供應商,也不太理解上游系統和WMS的數據流轉關系。不知道SRM和ERP的關系是怎么樣的?ERP和下游WMS的OMS又是怎么樣的關系?甚至會發(fā)現自己的系統叫作OMS,別人的系統也是OMS,這兩者有什么區(qū)別,有什么聯系嗎?

基于上述提到的送倉預約業(yè)務,再結合本套電子書專欄給出的定義,我為大家拆解一下這幾個系統的聯動關系,便于大家理解。

3.1 名詞定義

SRM: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的英文縮寫,即供應商關系管理。SRM和ERP一樣,首先是一種管理思想、理念,然后也逐步衍生為一種企業(yè)管理軟件,主要是采購方和供應商方相關的一些業(yè)務的管理。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英文縮寫,即企業(yè)資源計劃。ERP早期的時候是一種管理思想,管理理念,隨著時代的演進,也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信息化的推廣,現在大家會默認把ERP當做為一款綜合型的后臺管理軟件,在不同的行業(yè)、領域和公司中,表示的含義會有一些不一樣。

OMS:Order Management System的英文縮寫,即訂單管理系統。在本專欄系列的文章中,如果沒有特別聲明,那么OMS就是指倉庫WMS的客戶端,在海外倉一般稱之為OMS,在國內倉可能會稱之為商家服務平臺或者商家業(yè)務中心等。

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即倉庫管理系統。是一種專門用于管理倉庫和庫存操作的軟件系統。

經過上面簡單的科普,估計還是有不少的朋友不太理解這幾個系統的怎么串聯起來的,對應的單據是怎么流轉的,接下來我用幾張流程圖來幫助大家理解和認識這幾個系統的業(yè)務流轉關系。

3.2 多系統間的入庫單據流程

本文講解的重點是“送倉預約”,所以多系統間的單據流程也是以“采購入庫”的場景為例,其他的業(yè)務場景在此省略。

3.2.1 最基礎的模式

當倉庫的貨主(采購方)的沒有自己的ERP系統,或者說ERP系統沒有和倉庫系統打通的時候,那么就需要手動在倉庫的客戶端(OMS)導入入庫單,然后完成送倉的預約。當供應商送貨到了倉庫之后,WMS就可以結合預約的信息來高效率地完成收貨、上架的操作。

當入庫單由貨主自己從OMS中手動導入后,預約送倉這個動作可以讓貨主來代替供應商執(zhí)行,也可以讓供應商自己執(zhí)行。不過既然入庫單都是貨主手動導入的,那么約倉這個動作大概率也是由貨主來操作,它可以先和供應商線下溝通送貨的時間,然后幫供應商錄入預約送倉的信息。

3.2.2 最常見的模式

一般貨主(采購方)都會提前和倉庫系統完成接口的對接,采購訂單從ERP創(chuàng)建,然后推送到倉庫的OMS中,再通過規(guī)則配置,自動提交到WMS中。所以ERP推送采購訂單到倉庫,是指先推送到OMS,然后OMS自動處理推送到WMS中。但是在實際的業(yè)務溝通中,往往不會分的這么細,而是會直接說:ERP推送采購訂單到倉庫,生成倉庫的入庫單或者ASN(預到貨通知單)。OMS的貨主可以提前為自己的供應商開通專屬的賬號,這樣供應商就可以登錄OMS的預約送倉模塊。當采購訂單推送到了OMS之后,供應商可以按自己實際送貨的情況提前執(zhí)行送倉預約。

3.2.3 最復雜的模式

如果貨主(采購方)的供應商很多,采購需求和采購場景也比較復雜,那么一般會使用SRM系統來完成采購的協同,提升采購的效率等。SRM一般會有采購端和供應商端這2個端,采購端是給采購方使用的系統,也就是倉庫的貨主來使用,而供應商端就是貨主的供應商使用的系統。采購訂單一般會在采購端創(chuàng)建,然后推送到供應商端,對于供應商端來說這部分就是銷售訂單。當供應商生產、備貨完成之后,就可以按采購訂單的要求進行發(fā)貨,此時就會生成發(fā)貨計劃或者發(fā)貨通知單。供應商的發(fā)貨單,可能會直接讓SRM推送到WMS,也可能會讓SRM先推送到ERP,然后ERP再推送到WMS。因為業(yè)務型ERP一般會承擔對接外部服務商的功能,所以SRM先推送到ERP,然后讓ERP統一推送到倉庫的方式往往更加主流一些。發(fā)貨通知單推送到了倉庫OMS中之后,對于倉庫OMS來說這個單就是入庫單或者ASN。當供應商要實際送貨之前,就可以執(zhí)行約倉送貨的動作了。預約送倉可以通過倉庫的OMS來完成,即登錄OMS的賬號,然后創(chuàng)建對應的入庫預約單。如果SRM或者ERP(一般是ERP)和倉庫完成了送倉預約的接口對接,那么這個預約的功能也可以放在SRM的供應商端,供應商可以在一個系統上完成發(fā)貨和約倉,效率會更高。

四、常見的一些疑問解答

供應商送貨到倉庫之前,都需要預約嗎?國內倉和海外倉是否會不一樣?

送貨到倉前是否要預約,是由倉庫運營方來決定的。一般來說,大倉庫人多,貨多,客戶多,為了提升這種管理效率,都會要求送貨前要預約,便于安排倉庫的資源。國內倉和海外倉的玩法也是一樣的,只要倉庫覺得自己有必要用這種方式來提升入庫的效率和秩序,那么就會要求送貨前預約。

倉庫入庫的方式除了采購入庫之外,也會有調撥入庫和退貨入庫,這些是否也要預約?

一般來說,既然入庫要求預約,那么就會包含采購入庫的預約,調撥入庫的預約,還有退貨入庫的預約。采購入庫和調撥入庫,往往單次數量較大,這兩種入庫的方式基本是一樣的。但是退貨入庫可能就有一些不太一樣了,因為退貨的原因,退貨送達倉庫的方式等都有所不一樣,所以退貨入庫的預約會有一些差異。例如海外倉的退貨,可能不需要預約,但是會要求退貨的時候再倉庫收件人或者收件地址上標識貨主代碼或者其他關鍵詞,便于倉庫一眼就能識別這是退貨入庫,還是正常的備貨入庫。

供應商送貨前要預約,每次都要登錄OMS的賬號去操作嗎?

是的,供應商送貨到倉庫之前要登錄OMS的賬號,這樣才可以查詢到屬于自己的采購訂單,然后根據采購訂單去執(zhí)行預約動作。而OMS的賬號是由貨主為供應商開通的,這意味著如果OMS的貨主有100個供應商,則起碼要為這個100個供應商分別開通一個賬號。而且每個供應商執(zhí)行完約倉之后,都可以查看到自己的預約單據,如果因為某些原因要調整預約信息,也可以直接發(fā)起變更。

一個貨主會有多個倉庫,也會有多個供應商。如果每個倉庫都要預約,而且這些倉庫還是不同的系統(倉儲服務商不一樣),那是不是要開通多個賬號給供應商?

是的,如果倉庫服務商不一樣,那么倉庫提供的OMS也不一樣。如果一個貨主(采購方)有100個供應商,這100個供應商分別要送到該貨主(采購方)的5個倉庫,而且這5個倉庫都是不同的服務商,有不同的OMS賬號。那么貨主(采購方)則需要分別在5個倉庫的OMS中,為這100個供應商開通賬號,所以加在一起就有500個賬號了。

零售型公司為供應商開通約倉賬號

送倉預約單和入庫單是一個東西嗎?WMS端會怎么使用它們?

送倉預約單和入庫單是兩個不同的單據,一般要先有入庫單,然后才會有預約單。入庫單上會有幾個字段來關聯預約的信息,例如說“預約狀態(tài)(未預約/已預約/預約取消)”,“預約時間”,“預約單號”等。而預約單也會有通過“入庫單號”字段來關聯入庫單的信息。入庫單是用來執(zhí)行收貨的單據,是倉庫執(zhí)行收貨的業(yè)務單據。而預約單,則是用于司機送貨到倉,叫號排隊、月臺卸貨使用的。當司機將貨物按約定時間送到了倉庫,完成了卸貨之后,預約單就沒什么作用了。

專欄作家

我叫維他命(Vitamin),微信公眾號:PM維他命。前PHPer,做過在線教育類產品,也做過4年多的跨境倉儲物流方向的產品,目前是一位外貿SaaS領域的供應鏈產品經理。主要專注于WMS/OMS/TMS/BMS/ERP等領域,分享供應鏈相關的產品知識。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1266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产品定位是一个产品面向市场前先要考虑清楚的问题,也是产品人和运营人的必备技能。什么产品为谁解决什么问题,产品的主要卖点或独特性是什么?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产品定位。
专题
1196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面对多岗位意见不统一时,如何提升自己的话语权,让自己的建议能够真正被他人纳入范围内?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提升话语权的一些建议。
专题
17120人已学习16篇文章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企业逐渐向数字化迈进,帮助企业有效解决经营性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企业数字化转型。
专题
19188人已学习5篇文章
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商业产品经理要如何突破商业化瓶颈,找到职业发展新机遇?
专题
1451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与C端调研不一样的是,虽然方法论可能相同,但实际操作的时候,B端和G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端和G端的客户调研经验。
专题
1366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教育+AI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