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訂閱號改版,真的算是“信息流”了嗎?
這兩天訂閱號大改版的事情,幾乎已經被各種文章刷屏,從如何起標題、做題圖的各種攻略到各種推測、意見建議,文章繁多。可以看得出,面對變化,運營者們對于平臺改版正做著積極應對對策。在大家反饋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改的像“信息流”了,恰好借此機會,可以信息流相關的知識點做個簡單的梳理,也算是做個筆記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文主要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 信息流概念介紹
- 信息流案例簡介
- 訂閱號“信息流”解構
- 改版?zhèn)€人想法
1. 信息流概念
信息流通常是指信息源將信息單元以流的方式以平臺為載體傳輸給到信息接收方。
- 信息源:通常為信息的提供方,比如資訊類APP可能是一個官方賬號發(fā)起信息內容,也可以是多個非官方賬號、普通用戶賬號等。
- 平臺載體:社交類APP、資訊類APP、垂直門戶網站等都可以作為信息流傳送的載體。
- 信息單元:是單個信息內容的構成單元,一個單元包含多個元素,但展現形式基本固定,每個元素傳達一類信息,比如一條微博可以是一個信息單元,一條朋友圈是一個信息單元,一條新聞是一個信息單元,一張圖片是一個信息單元……
- 排序方式:多個信息單元排列組合后,以流的方式送達給到接受方,比如流行的按時間排序(朋友圈)、按熱度排序、按興趣愛好等個性化推薦展示等。
- 流的概念:體現在實時“動態(tài)”,不斷更新的信息單元實時動態(tài)地呈現給信息接受方。狹義地講,只有信息源傳送的信息單元足夠多時,才能構成流,所以若一個資訊APP,每天固定幾篇內容,我們不一般不稱之為信息流產品,當信息單元足夠多動態(tài)呈現時,一般會稱之為信息流。所以信息源、信息單元的數量和動態(tài)形態(tài)往往是一個重要指標。
- 信息噪音:在若干信息單元中,加入區(qū)別于信息單元結構的內容時,我們可以認為是信息噪音,比如廣告、推薦。噪音過多時會影響用戶體驗;噪音較少時,用戶無感知,運營者們可以將噪音進行一定程度地向內容單元轉化。
2. 案例簡介
我們去看一個信息流平臺產品時,就可以用上述的結構拆分分析:
- 信息源:賬號數量、賬號關系;
- 信息單元:內容展示、內容構成等;
- 排序方法:時間、推薦等;
- 用戶瀏覽:主動刷新看新動態(tài)、被動接收新動態(tài)等。
平臺運營者需要對信息源的賬號與賬號之間關系強弱,賬號數量量級、賬號種類屬性等多個維度去梳理運營策略。
信息單元,展示在用戶視野最重要的元素,抓住用戶瀏覽打開的關鍵。
- 常規(guī)的元素:標題、導語、圖片
- 其他元素:點贊、評論等互動、賬號相關
標題:對信息的概括
導語:對標題信息的補充
圖片:對信息的視覺表達
互動:對信息的質量推薦
(1)豆瓣:標題+導語+作者+右側封面小圖+(附屬標簽)
(2)知乎:標題+原文部分+互動數(贊同/評論/關注)+(右側封面小圖)
關注內容和推薦內容的內容頁卡會多一個作者+時間動態(tài)
(3)今日頭條:標題+多圖+作者+評論數+時間動態(tài)
關注內容:作者相關信息(頭像+名稱+作者簡介),內容+圖片(動圖)+互動通欄
(4)小紅書:封面圖+標題+作者+點贊數,關注內容:作者+時間動態(tài)+多圖+標題+互動數
從不同產品的信息單元可以直觀地看出信息傳達的主要內容,小紅書重圖片和點贊互動,今日頭條重標題和圖片引導,產品設計之初,對信息單元想要傳達的信息元素,需要仔細考慮。
信息內容單元元素目前基本以這些為主排列組合,每個元素主要是通過交互視覺上的占比體現重點運營維度。比如互動情況可以間接給用戶參考,該條內容是否值得打開;比如時間動態(tài)可以幫助用戶了解內容新鮮度;
是否在內容單元里加入這些元素都要根據產品運營的實際情況而定,比如一個平臺如果本身用戶互動較差,仍然在內容單元里加上點贊等元素,可能反而對用戶形成一定的負面反饋;所以在構建一個內容單元時,根據產品不同階段用戶表現(用戶體量、活躍度等)去挑選重點。
信息流廣告這個特殊衍生物,則是一個和內容單元結構類似,用戶無感知差異化,場景代入感強,結合平臺特色,開拓出的轉化較好的廣告形式。這里我們可以考慮為信息噪音的設計和控制。
不同的排序方式也意味著流量分配的不同:
- 豆瓣:個性化推薦
- 今日頭條:關注模塊時間排序,推薦模塊個性化推薦
- 知乎:關注模塊時間排序,推薦模塊個性化推薦
- 小紅書:關注模塊時間排序,發(fā)現模塊個性化推薦
- 微博:關注模塊時間排序,熱度模塊熱度推薦
- 朋友圈:時間排序
- UC瀏覽器:關注模塊時間排序,推薦模塊個性化推薦
- ……
時間排序、熱度排序、個性化推薦等,純時間排序是相對流量均等的分配,純熱度排序流量會形成馬太效應,頭部流量集中度越來越多,內容單元量級很大的情況下,個性化推薦排序流量分發(fā)效率會提升,當然也意味著會受算法模型控制。
當我們去看一款信息流產品時,基本可以從以上這幾個層面去拆解展開。
3. 訂閱號信息解構
回到本次訂閱號的改版,從上述幾個維度來看的話,最主要的變化體現在信息單元,信息單元的元素變化:
- 原:賬號右側封面小圖+賬號名+標題+時間動態(tài)+未讀數量小紅點
- ?現在:賬號小頭像+賬號名+標題+通欄封面大圖+時間動態(tài)+好友閱讀互動+多條內容(可折疊,不可逆)
以新增的“幾個朋友讀過”為例,基于微信自身的強社交關系,信息單元的新增該條元素,暗含的則是好友推薦的信息潛在表達。
由于圖片在信息單元的構成上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很多運營人員為了豐富信息單元元素,甚至在圖片上開始加上了比如點贊數等樣式,圖片的運營對打開率的影響似乎非常大了。
從交互樣式上,現在的內容單元和主流的信息流產品非常像,并且遵從了時間動態(tài)刷新的排序方法,但從嚴格意義來說,是否構成信息“流”,有一點很重要:信息單元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很多信息流的產品通常都是關注+推薦組成,推薦為主,關注為輔,因為關注的更新是有限的,而推薦的更新是可持續(xù)的。
除了一些號像“上海發(fā)布”等媒體號一天可以多次外,多數訂閱號每天只能發(fā)一次,如果一個用戶關注訂閱號數量較少,動態(tài)的刷新是有限的;如果一個用戶關注的訂閱號數量相當繁多,那么內容單元的不斷動態(tài)刷新,用戶收到的信息單元不斷流動……
由于看不到微信訂閱號關注數量的相關數據,我們只能去假設推衍模型去推測,比如下圖模型,是我假設關注訂閱號數量非常多的用戶只占少數進行的推衍:
以iPhone 8為例,原賬號列表頁一屏8-9個賬號,假設關注20個號左右(2屏)的用戶占比高達80%,那么以題圖+標題為主的單元模塊,按時間排序,閱讀效率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會提升的(當然還是得看最后數據);
如果關注訂閱號數量極多,關注幾百個的用戶體量占了80%,那么現在的交互展現方式,大量不符合用戶喜好的內容容易在傳達過程中轉化成信息噪音,取關率便會隨之增加。用戶自主通過關注和取關的主動行為對賬號信息進行篩選和清洗。
從用戶路徑的緯度看:
- 原用戶路徑:打開賬號-打開內容
- 現用戶路徑:打開內容-(進入賬號)
先進入賬號,利于賬號的消費,先進入內容,利于內容的消費,消費步驟的變化,意味著粉絲價值也會發(fā)生變化,前者單個粉絲的價值可能更大于后者,就好比微信粉絲可能幾塊錢,今日頭條一個粉絲可能幾毛錢。價值變現也會產生差異,這就是很多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所面臨的新挑戰(zhàn)。
至于是否會加入其他信息噪音,如好友在看的訂閱號推薦,比如好友在讀的熱文等,將取決于未來的數據表現:用戶關注賬號數量的表現、用戶閱讀文章數量的表現等。
4. 個人想法
最后,我想先簡單表達一下訂閱號這次改版?zhèn)€人的一些態(tài)度和想法:
(1) 破而后立很難得
改版迭代,對于很多用戶體量小的APP來說,每個版本迭代把之前做的從邏輯到交互推翻重來可能是常有的事,而對于用戶體量很大、用戶習慣穩(wěn)定、數據穩(wěn)定(哪怕是穩(wěn)定的跌)的產品而言,大刀闊斧的改動一定是很慎重的事,改變甚至有些許“改革”的意味,打破原有規(guī)則,勢必會對不同用戶利益進行重新分配,用戶體驗也意味著洗牌。遇到瓶頸,擁抱變化,破而后立的態(tài)度確實很難得。
(2)信息流交互大勢所趨
雖然訂閱號在數據上兩者之間暫時還未有比對,但在各種資訊APP、社交APP、電商APP中,信息流的瀏覽方式大家都在用,說明一定程度上,提升閱讀效率信息流可能真的是趨勢。只是同質化后,失去了本身的產品特色。
(3)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角色身份者受影響較大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可能就是換個閱讀習慣的方式,經過一階段的習慣培養(yǎng),可能很快就會適應,交互樣式上肯定還會有小微程度的不斷優(yōu)化。個人覺得影響最大的層面是賬號的站點運營,當不強調一個訂閱號的賬號身份時,通過比如利用菜單的各種站點運營策略就需要做出調整,但可能利用內容結合小程序有更大的空間拓展。
(4)取關入口變淺,好事一件,如果是希望借助把入口埋深留住用戶粉絲,本身就不大科學,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本文由 @斜小歪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于網絡
大刀闊斧的改了突覺得不太習慣了
是的,視覺上不太習慣了
深入淺出的介紹,不錯學習了
一起學習??
哈哈哈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