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難得的出版讀物閱讀平臺,微信讀書還能走多遠?

0 評論 5656 瀏覽 9 收藏 21 分鐘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管理线是指转向管理岗位,带一个团队..

如今,付費會員、付費短視頻比比皆是,而在閱讀這塊,“免費閱讀”正當?shù)溃⑿砰喿x卻走向了“付費制”,逆行的微信讀書,與用戶的關系正在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微信讀書這條路還能走多遠?

歲末年初,種種APP“年度報告”都營業(yè)了一輪。

而一貫路人緣不錯的微信讀書,卻被自家的2023年度報告推到風口浪尖?!疤笱堋薄皬娏乙笾刈觥钡群袈暡粩?,網(wǎng)友還把它與2022年獲好評的報告對比,質(zhì)疑該APP產(chǎn)品運營不走心。

而這件事,表面看似是用戶對年度報告不滿意,實則也映射出微信讀書“付費化”之后,與用戶之間關系的微妙變化。

日光之下,并無新事,如今付費會員、付費短視頻已比比皆是,但閱讀這塊卻是“免費”當?shù)?,而微信讀書還是走向了“收費制”。況且它和大多數(shù)免費閱讀平臺不同,娛樂性相對薄弱,用戶群體更圈層化,猶如長夜里的孤勇者,走的是一條“逆行”的路。

但作為難得的出版讀物閱讀平臺,微信讀書還能走多遠?

一、移動閱讀時代:Kindle退出,微信讀書搏殺

曾經(jīng)的kindle重塑了國人的閱讀習慣,“隨身攜帶的圖書館”可以說是移動閱讀的注腳。

據(jù)比達咨詢《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閱讀市場研究報告》,2010-2023年中國國民人均年閱讀紙質(zhì)書數(shù)量從4.25本增加到4.81本,而電子書數(shù)量卻從0.73本增長到3.35本。

在用戶習慣被重塑的新市場下,“數(shù)字出版物”和“網(wǎng)絡文學”分別滋養(yǎng)了不同的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前者代表是kindle背后的亞馬遜,后者是掌閱晉江起點七貓番茄等一眾網(wǎng)文APP,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各唱各的戲,很有一些涇渭分明的味道。

有趣的是,2015年面世的微信讀書背靠騰訊,左手數(shù)字出版物,右手網(wǎng)絡文學,就像《倚天》的張無忌,老媽是天鷹教魔女殷素素,老爸是“武當七俠”之一張翠山,玩得好一手的乾坤大挪移。

除了依托于微信本身超大用戶池之外,有多少人一開始用這個APP是為了免費薅“起點小說”的羊毛?最終就是,這幫網(wǎng)絡文學愛好者,與后來APP沉淀下來的嚴肅讀物受眾分庭抗禮。

這讓微信讀書不得不在2022年4月上線新功能——“搜索和個性化推薦中屏蔽網(wǎng)文”,假如不這么做,恐怕六大門派就要圍攻光明頂,這也是微信讀書選擇的產(chǎn)品調(diào)性定位。

微信讀書就這樣殺出重圍,在烽煙滾滾的電子閱讀市場之爭中,它從2020年全網(wǎng)月活第七,殺到了2023年的第五,月活增長了519.69萬。

在掌閱、QQ閱讀讓位給番茄、七貓的格局劇變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下沉網(wǎng)文+免費+廣告植入”這一模式幾乎是席卷一切的成功。

那么,微信讀書是如何實現(xiàn)“逆行”的?

在深瞳商業(yè)看來,它最初面世時主打一個“全”字:出版讀物專業(yè)書刊和網(wǎng)文全都要,支持多設備登錄,各種模式電子書包括PDF幾乎全都能導入,支持全網(wǎng)搜索,能夠一邊看書一邊劃線導出筆記;既能專注自己閱讀也能做好閱讀社交,能展示書架也能用“替身書架”皮一下。

簡直是走kindle的路,讓kindle無路可走。

而更重要的,卻在于一個“簡”字。“全”是性能,“簡”是體驗。

微信讀書就像它藍白的UI界面一樣,簡潔、純粹。哪怕在2019年開啟商業(yè)化轉(zhuǎn)型之后,也并沒有讓系統(tǒng)陷入過度繁復的“貪吃蛇”陷阱?!昂啞薄挥幸粋€目的,就是讓你更好地讀書。

它還是在紛亂世界中,盡量維持住了自己的本色,光這一點,已經(jīng)算是難得。

但微信讀書的變現(xiàn)之路,卻艱難得多。

二、讓用戶從“薅羊毛”到“掏腰包”,為什么這么難?

微信讀書起初“上位”靠的是「無限會員卡,全場免費讀」的普降甘露,再靠「免費讀起點文」的號召力,迅速蓄積起了2億用戶群。

可以說,其最初“搖人”的套路也是類似拼多多式的“分享—助力—裂變”,但其變現(xiàn)之路卻并不像后者那么順利。

其一,是確實生不逢時,付費的入場時機不對。

從2010年至今,十多年過去,移動閱讀產(chǎn)業(yè)鏈已進入成熟期,付費意識也在同步建立著。

但番茄七貓“半路殺出程咬金”,免費閱讀的巨浪沖擊著這條才剛剛修建起來的“付費”堤壩。加上經(jīng)濟環(huán)境,“兜里沒錢”的用戶付費意愿也受到影響。

易觀分析2023年數(shù)據(jù)顯示,有45.6%的用戶在網(wǎng)文這塊是“從不付費”的白嫖黨。

2019年10月5日,微信讀書開始穿插廣告,這個節(jié)點,其實恰是免費網(wǎng)文后起之秀們攻城略地的時間。

2020年至今,微信讀書開始收費了,原本的免費無限卡不靈了,讀到某個章節(jié)自動彈出付費提示,這個模式跟讀知乎鹽選小說是一個路數(shù),只要開通付費無限卡您就繼續(xù)盡享“全場付費書暢讀”。

可此時網(wǎng)文免費閱讀后起之秀已經(jīng)重新影響市場,短視頻風起云涌,長視頻會員服務花樣多得就差沒整“科目三”,用戶的錢包卻在縮水,有限的娛樂費怎么分派?

在這個節(jié)點勇闖收費區(qū),除非有極高的用戶粘性、設計巧妙的付費會員活動機制,而這兩點,微信讀書似乎都還沒有。

其二,是用戶的思維定勢,薅羊毛薅習慣了。

微信讀書的調(diào)性,一開始它是“全場免費”的“零元購”??!

新用戶動輒送個20天無限卡,分享“搖人”再得10天,簡直不惜成本地積累原始用戶。雖說騰訊財大氣粗不差這點,可顯然用戶被這種大手大腳的福利滋養(yǎng)得飄飄然了。而這也有個更壞的影響,就是給微信讀書的會員機制建立平添難度。

付費會員除了解鎖書籍、可選閱讀背景字體外,就只有個所謂的“周一會員抽獎”,獎品是書幣或書,力度和噱頭都乏善可陳,和最初的福利相差甚遠。

再者說,“以價換量”的打法核心在“量”,可是讀書的市場能有多大呢?

起初沖著起點文來的一撥人,望著微信讀書“按章購買”四字氣得跳腳,自2022年5月起,要用戶掏腰包的“付費無限卡”也不支持起點文閱讀了。

以《慶余年》為例,在起點讀原書七百多章批量購買的話170元左右,還可使用月票優(yōu)惠券,開會員首月1元,微信讀書購買61-775章需要142個書幣(折合142元),錢花了還要擔心作者大大拿不到錢,也不如買本實體書滿足下收藏癖,何苦來呢?

比起知乎最初連續(xù)包月9元的定價,微信讀書19元/連續(xù)包月的價位雖不算高,性價比卻不同。知乎走短篇網(wǎng)文,輕松狗血娛樂向,5分鐘就讀完一篇,很快就“值回票價”。

而微信讀書以出版讀物為主,即便對于這撥最對調(diào)性的用戶來說,閱讀也需要自律,很多人一年到頭也讀不完幾本,更別說買季度/年度會員了,本質(zhì)上是用戶對自己的產(chǎn)品使用率信心不大,畢竟誰都買過吃灰的跑步機或是瑜伽墊。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用戶一心想白嫖,這是微信讀書需要漫長時間去扭轉(zhuǎn)的思維。

三、微信讀書到底該“抄”誰的作業(yè)?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微信讀書賺錢嗎?

有人算過一筆賬,根據(jù)微信讀書的勛章系統(tǒng)推算,約有超200萬用戶閱讀時長在100天以上,假如將這批人視作購買“付費會員卡”的潛在用戶,按169元/年計算,微信讀書年付費收入約在3.38億,扣除出版社70%的分成,平臺凈收入僅有1億。

問題是,這200萬用戶還不一定會購買付費年卡。他們可以通過“體驗卡兌換”、“福利場答題”、“參加閱讀挑戰(zhàn)賽7/14/20/30/365天”這幾種方式來獲取付費卡,所以微信讀書的年收可能還達不到上面那個數(shù)。

這里頭最妙的設計是“福利場答題”,1元一場,可兌換“3-5日付費卡”,每日3場,答錯想復活要再充1元,每一場平均都有上百人參加。顯示已有15.5萬人曾參加,也最多能創(chuàng)收幾十萬,目的肯定也不是賺錢,而是增強用戶粘性。

假如要盡快創(chuàng)收,就不應該給用戶留這么多條“作弊通道”,應該全部堵死,以它的目前“無代餐”的內(nèi)容品質(zhì),周一付費年卡最低價148元不怕真的沒人買,畢竟找書看書還是很便捷的。

大多數(shù)人好不容易擠出時間看書,還要翻山越嶺尋找Zlibrary那變幻莫測的入口,經(jīng)不起這折騰。

很明顯,微信讀書并不賺錢,似乎當前目的也不是盡快賺錢?它究竟該往哪里走呢?

假如給微信讀書支招,有人可能會說:豐富下會員服務體系唄,再引入專業(yè)領讀人構建閱讀KOL生態(tài),絕對可以搞起。

但是,會員服務升級的作用有限,應該沒有長視頻平臺來得立竿見影;另外,現(xiàn)有的社區(qū)環(huán)境是否適合扶持KOL,微信讀書的用戶群體本身就偏精英,對KOL的迷信并不高,傾向自己閱讀,或是透過劃線句“窺探”別人的閱讀想法,所以它一開始構想的“社交+閱讀”的社區(qū)屬性,其實目前在平臺上,是肉眼可見比較稀薄的。

倒是可以試試強化作者專欄,例如互聯(lián)網(wǎng)二次出道的“潦草小狗”余華老師等作者,可以開通作者專欄、讀者留言區(qū),偶爾冒個泡互動,讓APP擁有一個核心聚焦力,正如網(wǎng)文平臺讀者與創(chuàng)作者的關系。

再結(jié)合現(xiàn)有的榜單+主題書單,朝“薦書—賣書”這個方向去走,也就是小紅書的“選品—交易”模式,形成一條屬于“書”的上下游連貫的河流。

另外還有一點是微信讀書正在嘗試的方向——“有聲書”。

有聲書,作為可以兼容“出版級文字”與“網(wǎng)絡文學”的一種媒介,我們之前曾專文分析到它的未來潛能。

據(jù)艾瑞咨詢2023年發(fā)布的報告,這一門“聲音生意”周期短效率高,已經(jīng)形成數(shù)億量級的消費市場。問題也是存在的——利潤薄弱,錄制費用逐年提升,商業(yè)模式和盈利方式卻主要靠訂閱廣告。只是或許未來AI技術落地,有望解燃眉之急。

喜馬拉雅、懶人聽書等有聲書平臺一般是以網(wǎng)文為主,此外也有部分出版讀物的朗讀。

而微信讀書現(xiàn)在版本底部的菜單欄里,已單獨開辟了“有聲書”一欄,內(nèi)部有偏嚴肅的各學科讀物,也有暢銷小說,門類眾多,但風頭卻遠遠不及喜馬拉雅,甚至很多人根本沒留意微信讀書有這個功能。

原因也是顯然的,分類雖多但顯得蕪雜,主播并不如喜馬拉雅那樣“群星璀璨”,有聲書知名度不高。

還有一點,喜馬拉雅采取的是PGC+UGC并行模式,既有專業(yè)錄制音頻,也有用戶上傳音頻,豐富了社區(qū)生態(tài)。

而對微信讀書來說,雖然借鑒了喜馬拉雅的拆書講書模式,降低了點用戶門檻,參與度還是不高,它的作品評論區(qū)無法單獨查看或留下單集作品的評論,互動氛圍和社區(qū)生態(tài)還沒做足。

【左:微信讀書有聲書分類 右:喜馬拉雅有聲書頁面】

想靠目前這個“泯然眾人”的有聲書頻道跟喜馬拉雅對打的話,還是癡人說夢。

正如我們之前分析過的,目前有聲書內(nèi)容大多集中在網(wǎng)文領域,出版源頭的作品太少,更別提出圈之作。

而出版讀物,恰恰是微信讀書的統(tǒng)治圈,可它卻沒有太大作為。

喜馬拉雅作為有聲書的龍頭平臺,甚至專門為這類作品開辟出“影視”欄目,可見它鏈接IP上下游的野心,微信讀書似乎沒能瞧準這塊生意。

首先是資源覆蓋面。在喜馬拉雅我們可以找到鄭執(zhí)《生吞》的有聲書,播放量是1963.7萬,而在微信讀書,我們能找到的《生吞》只有生硬的AI讀稿,閱讀量是33萬人次。

其次是熱度,微信讀書上的真人有聲書《人世間》播放量是413.9萬次,同款在喜馬拉雅上是1.2億。

其三,上新速度,像最近熱播的《三大隊》《繁花》原著只是放在新書榜上,沒有相應的有聲作品,而喜馬拉雅上已有速讀原著的有聲書。

有聲音頻,當如迅捷果斷的先鋒隊,見縫插針,在IP上下游穿針引線。微信讀書未來或許應該發(fā)揮一下,那浩瀚版權讀物的巨大優(yōu)勢。

另一方面,《人間世》這類改編劇也讓嚴肅文學IP再度回春,微信讀書也可以借助用戶偏好數(shù)據(jù),為騰訊視頻的IP采買點一盞燈。

都說書籍是可以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這么說吧,對于一部分人而言,手機里如果有哪個APP一定不能刪,那可能就是微信讀書。

隨時隨地,點開來,都可以感受一份獨屬于文字的溫暖。它大概也是告別校園之后,唯一還關切我們是不是還在閱讀的存在了。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不走心的年度報告才讓不少網(wǎng)友破大防,覺得它在擺爛,紛紛留言吐槽。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勸誡。

沒有人的心里不需要一座燈塔,從竹簡木犢的時代直到現(xiàn)在,人們對知識和文明的渴望,從來不曾改變過。

但愿微信讀書2024年的年度報告,不要再是這樣的光景吧。

作者:沈拂衣,編輯:楚青舟

原文標題:kindle退出中國后,微信讀書擺爛了?

來源公眾號:深瞳商業(yè)(ID:DEEP-FOCUS),最懂IP的互聯(lián)網(wǎng)/內(nèi)容產(chǎn)業(yè)解讀。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合作媒體 @深瞳商業(yè) 授權發(fā)布,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3490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你需要一套合理的推送策略。
专题
1162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2023年双十一逐渐临近,各个电商平台也摩拳擦掌开始准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双十一营销玩法。
专题
1436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交互设计是用户与产品以及他们使用的服务之间建立的有意义的关系。
专题
15109人已学习11篇文章
SWOT分析法是互联网人最常用的分析模型之一,将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SWOT分析。
专题
1956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什么是中台?为什么要建中台?中台建设的切入点在哪?本专题的文章将提供这些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