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移動優(yōu)先已經過時?

這幾年我們老是被 “移動優(yōu)先”、“僅限移動” 這些說法狂轟濫炸。在 iPhone 入侵我們的大腦、我們的流程以及我們的公司之前就開始做軟件的這批人也開始被洗腦,首先要確保 “移動優(yōu)先” 而不是 web 優(yōu)先。各種各樣宣揚 “移動優(yōu)先” 的書籍、課程以及會議層出不窮。但如果 “移動” 是我們的未來的話,為什么幾乎所有移動驅動戰(zhàn)略最成功的公司都在開發(fā) web 應用,來為更大的屏幕服務呢?下面這些移動優(yōu)先型公司最近都已經開發(fā)了針對更大屏幕的 web 應用:
Flipboard 的 web 應用
Instagram 的 web 應用
Uber 的 web 應用
Waze 的 web 應用
甚至消息應用也開放針對大屏的 web 應用,包括 Facebook Messenger 和 WhatsApp。
重要的是屏幕,不是設備
在究竟多大尺寸屏幕最適合不同場景方面發(fā)生的變化很快。不久以前還是手機是手機,平板是平板,大家都在嘲笑新的平板手機。一轉眼過去,平板手機已然成為最受歡迎的設備形式,而平板的銷售開始停滯 http://36kr.com/p/5042989.html。優(yōu)化的屏幕尺寸仍然是一個移動標靶。再加上未來 12 到 24月 內,智能手表之類的設備可能又會出來改變格局了。
那我們應該怎么去考慮這些東西呢?我認為我們用 “移動” 來審視是用錯了參照系。最近幾年我一直在推動的看法是 “移動” 關乎的不是設備,而是關乎信息消費和發(fā)布的能力。對于我來說,沉迷于特定設備不是一條好的路徑(因為設備變化太快),沉迷于 iOS 還是 Android OS 也不是好路徑(這兩個操作系統(tǒng)都重要),沉迷于手機還是平板亦然(其實這兩個已經融合成為一類東西—便攜的屏幕,而且還會繼續(xù)演變)。信息是通過屏幕呈現(xiàn)的,不是通過設備—這才是關鍵。
但是多少有點諷刺的是,在考慮產品開發(fā)的實惠,唯一能夠指望的尺寸卻是大屏。大多數(shù)人大部分時間都坐在大顯示器前面。工作環(huán)境下占統(tǒng)治地位的屏幕還是大屏(無論是筆記本還是桌面監(jiān)視器),而且這一點似乎永遠也不會改變了。
所以,如果你正在設計和開發(fā)軟件(包括從企業(yè)軟件到日程安排到待辦事宜應用等)賣給員工或者公司的話,最好還是大屏、小屏一起考慮。這不僅僅是移動優(yōu)先就行了。
實際上如果你正在設計開發(fā)的應用涉及內容超出 140 個字或一張照片的范疇的話,這種應用在大屏上的表現(xiàn)很可能會更好一些。我寫這篇文章不是在手機上寫的,在平板電腦上寫也會很痛苦。我需要我的大屏幕。毫無疑問,對于許多類型的輸入來說,大屏更勝任。
“僅限移動” 是不是小眾業(yè)務?
誠然,對于許多消費者服務來說,在移動設備上面的使用要比在桌面設備上多得多。但是說這是普遍模式就不對了。是,對于許多人來說,他們的移動屏幕是自己大部分時間的主屏。但是說只有那塊屏幕是重要的就不對了。說我們的世界正在充斥著越來越多的屏幕是對的。但是說所有的這些新屏幕都是手機就不對了。
那么如果重要的是屏幕而不是設備的話,那 “僅限移動” 型企業(yè)實際上就應該僅占消費者的一小塊而已。隨著這些顛覆性的移動型公司走向成熟,他們開始意識到,當用戶坐在大屏幕面前時,也要像做小屏那樣服務好用戶,而且那些用戶在大屏面前的頻率比起他們當初設想的要高得多。移動屏幕可能仍然是他們最重要的、統(tǒng)治性的渠道,但不會是他們唯一的渠道了。
還要考慮的是,其他的大屏,比如電視,也會演變并走向成熟,然后運行更好的 web 驅動型的軟件。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來看看每天人的出行時間有多少,他們使用的主屏是什么:
工作:8-10 小時,主屏為桌面屏幕,輔屏平板、手機
通勤時間(下午 6 點后):0-1 小時,主屏手機,收音
傍晚:4-6 小時,主屏電視,輔屏手機
早晨:1-2 小時,主屏電視,輔屏平板、手機
通勤時間(早上):0-1 小時,主屏手機
下圖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女王的互聯(lián)網(wǎng)趨勢報告,盡管手機消耗時間看似比大屏幕多,但關鍵是有些時候時間是共享的,而且我們大多數(shù)人主要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坐在大屏幕前:
對于商用軟件來說,“移動” 是不是次選?
那些聽從全移動戰(zhàn)略的企業(yè)需要考慮的是工作時用戶對移動屏幕的訪問頻率。有很多軟件:像新聞、體育、社交媒體、聊天工具、個人郵箱等,這些都是工作時不應該在工作計算機上看但很多人都會看的軟件。所以大屏是重要的。
現(xiàn)在想象一下你要開發(fā)的是供大家在工作中使用的軟件。這類軟件可以是完成工作型的工具,如 Google Docs、Intercom、Slack、Basecamp、Trello 等。那大屏很可能就是最重要的屏幕了。大屏應用當然就比移動應用重要了。移動應用承擔的是不同與大屏應用的角色,很多情況下屬于支撐性的角色。
“移動” 服務企業(yè)可能會失敗
自我推銷為 “僅限移動” 或 “移動優(yōu)先”(如移動營銷服務、移動廣告服務)的服務型企業(yè)在短期內有可能取得成功(因為企業(yè)會尋找移動 “專家” 來幫助自己快速上手),但是長期來看卻可能會失敗。為了提供完整的服務,這些企業(yè)需要在所有屏幕端跟蹤人和他們的行為。“只給看手機的人做廣告” 這種目標是很少見的,也只有在我們處在 “僅限移動” 的臨時狀態(tài)下才會存在這種目標。所以 web、iOS 和 Android 都要齊頭并進很重要。我們要跟蹤人在不同屏幕的活動,然后拼湊出完整額圖景。只跟蹤 “移動設備” 是不完整的,會導致糟糕的廣告和消息定向。
首先關注工作,然后屏幕,永遠不要考慮設備
如果 “移動優(yōu)先” 不再是你的準則,那什么才是?我們的信條是 Jobs-to-be-Done 框架。首先關注你的用戶做的工作是什么。然后在出現(xiàn)這些工作的時候服務好這些工作。用合適的產品體驗深度來服務好:可能有時候看看手表是最合適的,有時候通過 40 英寸屏幕觀看儀表盤是最合適的??傊瑧摾檬褂脮r的情景語境來做好服務—去海灘的時候沒人會帶臺 iMac,也沒人會拿手機來寫演講稿。所以要考慮在當時的情景語境下什么屏幕最適合輸入,什么屏幕最適合輸出。
作者@Paul Adams ? ?譯者@boxi ? ?來源@36氪
文章鏈接:http://36kr.com/p/5043024.html
原文鏈接:medium.com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