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萬能公式,驗證產品價值

SaaS學姐
2 評論 19368 瀏覽 123 收藏 17 分鐘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管理线是指转向管理岗位,带一个团队..

產品價值不是自我評價的產物,而是客戶感知到的價值。本文作者把影響客戶感知價值的因素拆分成四部分,并將他們組合成一個公式,成為SaaS產品的自測量表。一起來文中看看吧。

01

一朵花香不香,一碗面好不好,一個人顏值高不高,自己說了不算,都得交由別人評價。

同理,產品價值一定也不是自我評價的產物,得走出自我滿足的泥潭,把評價的話筒交給客戶,讓使用者給出自己心里的答案。

同時,我們也不能追求模模糊糊的評價,用更理性求真的態(tài)度丈量自己的產品價值,才有后續(xù)價值變現(xiàn)的底氣,乃至再后續(xù)規(guī)?;瘮U張的基礎。

基于此,我們把影響客戶感知價值的因素拆分成如下四個,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說明。

客戶感知價值=產品提供價值*(客戶價值匹配度*客戶畫像匹配度*客戶使用階段)

希望這個公式能在丈量價值的場景上,成為SaaS產品的自測量表。

02

先說產品本身提供的價值,這是一切的基礎。

它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產品能讓客戶更靠近哪類業(yè)務目標。

什么意思呢?在企業(yè)的經營中,客戶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阻礙自己業(yè)務目標的實現(xiàn),而產品的目的,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縮小現(xiàn)實與目標的差距。

而站在企業(yè)本身的經營來說,業(yè)務目標的層次有高有低。

最高的是結果目標,類似于收入做到1000百萬,類似于人效提升10%。

中間是策略目標,主要為結果服務,提出的各種管理和手段,譬如說提升收入就要做銷售的規(guī)范管理,提升人效就要引入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

最低的是操作目標,主要是操作的各種規(guī)范和細節(jié)。

而越靠近更高的層次,代表解決的問題越直接越明顯,相應的給客戶提供的價值就更大。

例如SCRM就能作用于公司收入的結果目標,通過賦能銷售角色,提升銷售成單率,進而提升收入。

而CRM更偏向于服務收入目標下策略和措施,給予管理者工具和抓手,讓團隊更好的完成銷售收入目標。

那如果用在線表格管理客戶訂單,更多的是希望操作能從線下到線上,進而讓信息更及時和有效。

所以解決的業(yè)務目標層級,是衡量產品價值的第一個因素。

而第二個因素是方案有效性。

這里的原則是高比低好,顯性比隱性好。

顯而易見,產品提升收入1000萬,比提升收入100萬更加有效。

產品幫助人效提升10%,比一句“數(shù)據(jù)從線下轉到線上,查看效率提升”來得更讓人心動。

小結一下,產品提供價值的大小受到兩個因素影響,一是產品作用于的業(yè)務目標層次,二是方案有效性。

其實這兩者,也決定著著客戶能否快速感知到產品價值。

像最開始的CRM,僅僅只是做內部銷售管理流程,因為服務的是策略目標,沒有辦法給到客戶明確的具體的數(shù)字和承諾,需要花很大力氣去給客戶解釋系統(tǒng)的作用,能帶來的好處,如果客戶沒有類似的經驗,使用過類似的產品,前期服務客戶的成本不小。

漸漸行業(yè)里產生了一種新型的CRM,在CRM中內置了商機池,解決了銷售不知道去哪里找客戶的問題。老板只要在這個場景上有痛點,幾乎一下就能get到產品的價值。有了商機池,銷售尋找客戶的時間和成本都被極大的降低了,雖然還是作用于策略目標,但方案的效果從不可衡量變成了可衡量,客戶感知產品價值的速度也提升了。

再到后面SCRM橫空出世,直接改變了CRM的定義,不再服務于策略目標,而是直接服務于結果。效果可想而知,SCRM受到客戶的強烈歡迎,特別是在疫情的3年中,孕育出了不少新興的獨角獸。

綜上,如果希望自己的產品價值更高,那么可以描述更高層級的業(yè)務目標,例如直接服務于結果,例如作用于收入和成本,同時,想辦法提升打磨產品的銳利程度,讓產品在對應目標上有清晰的可量化的數(shù)據(jù)表現(xiàn)。

接下來是客戶的價值匹配度。

比起畫像匹配度,我們更加看重價值匹配,是因為在企業(yè)信息化的方向上,意識是遠超其他要素的要點,它決定了客戶會如何認識、以及使用SaaS這門工具。

產品有屠龍之技,客戶卻只想把技巧用在繡花針上,這就屬于價值上的不匹配。

前面聊到了產品的業(yè)務目標可以分為結果目標、策略目標和操作目標。

就此再舉一個例子,一個SCRM,作用于提升結果目標,提升公司收入,當客戶找過來,提出需求說“賦能銷售,提升成交額固然是好,我還想能管理管理銷售的過程,看看他們維護商家、客戶的進度?!钡扔趯Ξa品提出了新的定位,需要滿足于業(yè)務目標中的策略目標,客戶的價值就和產品的價值發(fā)生了偏離。

這個時候原本的產品在SCRM的各項能力上做到100分,客戶也不見得滿意。

所以如果產品主要是服務于結果目標,而客戶也完全認可這一定位,我們可以給這一項打100%,代表著和客戶的定義完全匹配。

如果客戶基本認可產品的服務的目標,但仍舊認為產品需要在其他幾項能力上做得更強,可以酌情在區(qū)間內打分,但如果客戶認為的價值和產品本身價值南轅北枕,這個分數(shù)一定是不及格的。

其次就是客戶的畫像匹配度。

產品解決的問題,背后一定有一類典型的客戶。

例如,制造業(yè),發(fā)展期,500名員工以上這樣的一些關鍵詞,加起來就能構成一個客戶的典型畫像。

其他的畫像要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產品一一去填充(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畫出這三張圖后,To B業(yè)務的成功率提高了),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客戶所在的階段。

很多時候同一個客戶,什么都沒變,突然業(yè)務量飛速增長開始才真的需要使用系統(tǒng),在此之前,或許老板有意愿使用,但優(yōu)先級不見得很高,所以這個時候畫像匹配度并不高。

舉個例子,一個從世界五百強出來的高管開始創(chuàng)業(yè),根據(jù)之前的工作經驗當然知道銷售流程要線上化才會更加方便,但初創(chuàng)時公司才十幾號人,老板會更關心如何活下來,所以這個時候用系統(tǒng)的意義并不太大。反之銷售團隊擴張到幾十人,上百人,出現(xiàn)多個團隊異地協(xié)同,作為老板用系統(tǒng)管理,及時匯總信息的訴求就很大了,而這時,老板才會把采購軟件提高優(yōu)先級。

最后再看來看客戶使用階段。

這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個概念。

你把產品賣給客戶,是不是就產生了價值?不是。

你把產品賣給客戶,讓客戶成功幫助客戶做培訓,搞懂系統(tǒng)的配置和使用,是不是就產生了價值?也不是。

當客戶開始配置各項基礎數(shù)據(jù),推動內部信息化改造,是不是就產生了價值?仍然不是。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產生價值?只有當客戶使用系統(tǒng)的結果,讓他更接近業(yè)務目標的達成,才是真的產生價值。

價值的起點,是客戶真的開始自發(fā)的使用,價值的第一次產生,是以客戶使用系統(tǒng),讓自己離業(yè)務目標靠的更近了。

接上文的案例,一個SCRM的價值,是系統(tǒng)通過賦能銷售,更快地成交了一筆訂單。

一個CRM的價值,是讓管理者有了抓手,可以用各種工具去管理團隊。

所以只有當客戶跑通某個流程,才能真的感受到價值。

在沒有第一次感受到價值之前,用戶隨時有可能抽身而去,onborading只是最開始,而讓用戶感覺到第一次小小成功,才是第一次價值感知。

而隨著客戶使用的漸入佳境,我們才會認為客戶真的開始感知到產品價值。

所以根據(jù)客戶的使用階段,我們可以對這一項數(shù)據(jù)進行打分。

很多時候客戶流失,我們認為都是我們不夠好,產品能力要更快更強,價值要更低更便捷,但其實問題可能是客戶根本就還沒真的體驗到產品價值,甚至連第一次體驗價值的階段都沒有走到,這樣客戶必然是沒有動機續(xù)費的。比起不停的疊加升級,對于客戶感知價值流程的建立和檢查,也是我們非常需要關注的。

03

以上的公式是從客戶感知價值的維度來判斷當前客戶給我們能打幾分,得出來的是一個數(shù)值。

但通過公式的變形,我們還能得知產品價值的轉化率。

如果產品我們自己認為有80分,客戶認為只有40分,轉化率在50%,那對應的問題出現(xiàn)在哪里呢?

通過公式可以看到,客戶價值匹配度,客戶畫像匹配度,以及客戶使用階段,都會影響轉化率的高低。

特別是前兩者,其實不光影響轉化率的高低,更會直接影響后續(xù)的資源傾斜乃至產品價值。

如果產品本身是服務于A目標,客戶畫像是A。

這個時候來了一個客戶,畫像是A1,同時也希望產品目標從A轉變?yōu)锳+B,為了服務這個新的客戶,產品需要為新的目標和新的對象,在新的場景下做新的能力。

如果我們來者不拒,抱著“客戶的畫像和目標和我們的匹配度也不算低”的想法,不停的接受有差異的新客戶和新目標,那么產品就會變成一個目標模糊的拼接體。什么都在做,但能解決的目標說不清,且沒有明顯的價值。

所以我們要認清,SaaS產品的目標和畫像一定是有一個固有的范圍,就像孫悟空用金箍棒畫出的圈。

超出這個圈每一步,我們都要承受對應的成本,不僅僅是研發(fā)上的成本,而是售前售后整套流程都要付出成本。銷售要了解新的客戶,梳理新的話術,售后要對新的客戶梳理新的培訓方式。

這個圈就叫做當下產品的【能力圈】,我們要謹慎跨出每一步。

而哪些用戶可以進來,就要用價值和畫像是否匹配來衡量。接收匹配度足夠高的客戶,不僅能快速感受到服務的價值,而且在持續(xù)的服務上,客戶也能感知到不停的有新的能力加入,自己也都能用得上,這樣的客戶應當是不愁續(xù)費數(shù)據(jù)的,而團隊也會因為客戶的不斷認可進入正常循環(huán)。

切記,嚴格地圈定能力圈,謹慎的選擇客戶進入能力圈,小心地評估擴張能力圈。

聊完了能力圈以及背后的匹配度驗證,我們還有一個【客戶使用階段】的概念。

這個概念能很好的詮釋SaaS的本質。SaaS之所以叫軟件即服務,不叫云端軟件,是因為服務才是這門生意的本質和內核。

一個好的SaaS除了有好的能力圈,也需要讓用戶快速感受到能力圈帶來的效果,這是需要服務才能達到的目標。而且,服務最好不要以客戶開始使用作為結束,反而這只是開始,應該把客戶達成目標作為第一個服務階段的結束,和客戶一起感受第一次使用系統(tǒng)的成功。

04

綜上,我們聊了兩個內容。

第一,產品價值如何驗證?

我們認為產品價值需要以客戶感知作為衡量,所以除了在產品提供價值外,還需要額外考慮三個要素,包括:客戶價值匹配度,客戶畫像匹配度,以及客戶使用階段。

其中產品提供價值我們認為和產品服務的業(yè)務目標層次,以及方案有效性相關。

第二,自己認為的產品價值和用戶反饋大相徑庭,是哪里出了問題?

我們提出了產品價值轉化率的概念,認為和能力圈以及服務水平有關。前者需要考慮客戶價值匹配度和客戶畫像匹配度,后者需要考慮客戶使用階段。

專欄作家

假裝是運營,微信公眾號:SaaS學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年產品,專注B端,負責過行業(yè)頭部SaaS產品并經歷過完整的生命周期。熟悉金融、物流行業(yè)。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受教

    來自浙江 回復
  2. 文章導航中完善下標題就更好了

    來自北京 回復
专题
1795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用户体验地图展示的是用户在体验一款产品和服务时的情感流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建立用户体验地图。
专题
1178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很多公司都在谈论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的基础即是大量的、繁杂的、高度业务关联的基础数据。数字化运营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数字化运营。
专题
12067人已学习10篇文章
对于产品、运营人,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所需要关注的重点也不同。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运营人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专题
17537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批量导入是用户在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功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批量导入的设计思路和优化思路。
专题
1606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支付风控系统的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