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yè)模式的定義——做產品到底是做什么

杜松
6 評論 27586 瀏覽 150 收藏 13 分鐘
🔗 技术知识、行业知识、业务知识等,都是B端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领域相关的知识,有助于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和评估

商業(yè)模式描述了企業(yè)如何創(chuàng)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基本原理。本文將從商業(yè)模式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做產品到底是做什么這個話題。

產品經理到底是在干什么呢?

這個問題,剛開始做產品的時候,我們會認為做需求、畫原型、寫文檔,就是我們的基本職責,也是我們的日常工作;只要我們能把這些東西給梳理清楚,我們就有可能把一個產品做好。

事實上,這個僅僅是把事情做對的一個條件;這些功能,它只能保證最終交付出來的東西,和之前的設想很像很接近。

至于做出來的東西是不是用戶所需要的,市場會不會接受,最終能不能成功,其實很難評估。

因為一個產品,它有一個基礎的,核心的使命,解決用戶的問題,滿足用戶的期待,并獲取商業(yè)的成功——有人用,有人買單,還能做大。

所以,最直接的來說: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就是為了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實現商業(yè)上的成功,他的方法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然后傳遞價值(把產品的價值通過恰當的渠道傳播給受眾)。

好產品就是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

這也是一個商業(yè)模式描述方式:企業(yè)如何創(chuàng)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它是一個完整的產品、服務和信息流體系。

如果你想真正從0到1構建一個產品,想在未來某個節(jié)點上創(chuàng)業(yè)的話,商業(yè)意識和商業(yè)邏輯是最底層的邏輯。

既然商業(yè)模式描述的是創(chuàng)造價值、傳遞價值、獲取價值,那價值到底是什么呢?

好的產品解決的是應用環(huán)境下的綜合性問題,產品的價值體現,可以分拆了三個維度。

好產品就是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

(1)用戶端:

價值體現在用戶使用,獲取產品的意愿。

——這個就是換用成本的問題,一旦換用成本過高,這個產品就很難成功。比如微信難以撼動,就是因為用戶想要脫離社會關系網絡的成本太高。

(2)競爭端:

要看用戶是否愿意付出的成本上限。

——產品的競爭力,最終都體現為用戶為了獲取該產品愿意支付的最高成本上限,當一個替代品進入市場,必須有能給用戶足夠的洞理驅使用戶換用替代品。

(3)企業(yè)端:

站在企業(yè)的角度,實際就是成本結構和收益的規(guī)模性問題 。

從這三點出發(fā),我們可以有一個結論性的東西出來:價格不等于價值,價格一定要匹配價值;否則,這個產品就極難成功。

因為產品的價值覆蓋了一個產品從設計、生產、營銷、交付、支持的全過程,價值不是指單點的體驗,而是一個鏈條,也是一個產品閉環(huán)的過程。

商業(yè)模式:指的是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企業(yè)的部門之間,乃至與顧客之間、與渠道之間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交易關系和連結方式。這一點其實又引發(fā)了另外一個思考,就是產品的定價問題。

如果是從事硬件相關的產品工作,這一點一定要深刻的理解,到底你的產品它能以什么價格匹配它給用戶帶來的價值。

用一個公式表達就是:

以怎樣的成本,用怎樣的方式給誰提供怎樣的服務,獲得什么回報。

好產品就是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

產品的價值鏈覆蓋了從設計、生產、營銷、交付、支持的全過程,所以,我們也就可以把商業(yè)模式的實現過程拆分為4個節(jié)點路徑:

  1. 用戶:特定的用戶,任何一個產品都不能滿足所有的人需求;
  2. 產品:迎合獨特的需求,不解決某些需求的產品,才可能是好產品;
  3. 運營:有效的渠道觸達,包括營銷和銷售,其實這里環(huán)節(jié)里面,還有很多的話題,其中之一,就是到底是市場驅動,還是機會驅動;
  4. 盈利:可控的成本和可規(guī)模的收益。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路徑上,商業(yè)模式就是一個藍圖,通過企業(yè)的結構、流程和系統(tǒng)來實現;覆蓋用戶、產品/服務、企業(yè)資產、盈利(財務生存能力)。

也就是,不同的企業(yè)環(huán)境,面對同一用戶群和同一個需求痛點,會有完全不同的產品方案,有的會成功,有的會失敗。

我們在準備向市場推出一款產品,并期待它能實現我們的期望,理想,可以用商業(yè)模式畫布這個工具,它完整的回答了如何創(chuàng)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過程和思路。

好產品就是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

  • 創(chuàng)造價值:用戶細分+價值主張(解決誰的什么問題)
  • 傳遞價值:客戶關系+渠道通道(如何提供解決方案)
  • 獲取價值:關鍵業(yè)務+基礎建設+合作伙伴(如何實現盈利)

一旦明確了產品的價值主張,也就意味著設定了產品的用戶對象和范圍,當你決定產品為誰解決問題的時候——明確了細分的用戶以后,它就會開始忽略另外一些用戶。

這個話的意思就是:一定要去選擇你的用戶至少在產品的某些階段,一定要選擇性的適應你的用戶,而不是幻想吃掉所有需求所有的用戶,這是非常危險的一種想法和做法。

我經歷過的幾個失敗的項目,就是因為缺乏選擇而最終失敗退出競爭。要理解一點的是,當你沒有篩選,就會進入不敢選擇,然后進入無法選擇的局面。

這是一個必然的邏輯。

好產品就是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

據說張小龍每天收到1000條微信改版建議,我相信在做的大家也都一樣,每天會接到很多的反饋和建議,新增XX功能,修改XX設計。

一定要記住一個產品的基本原則,那就是不要盲目,也叫克制,一個產品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

這里有一個事情一定要注意,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智模型”,在一個襁褓中的產品,不要輕易的去挑戰(zhàn)用戶的常規(guī)思維,不要想著可以教育用戶、改變用戶。

突破用戶的心智模型,不是說完全不可能,而是不要輕易去挑戰(zhàn)用戶。喬布斯做到了,不代表你我可以做到,要做到這一點,和當時的情景、文化、技術等等都有關系。

而且一定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聚焦現有用戶,而應該盯著新用戶,要去適應更多的用戶,而不是只有老用戶。對于用戶而言,是什么沒那么重要,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滿足內心設定的預期很重要。

俞軍提出是( 新體驗 – 舊體驗 ) – 換用成本這個價值公式,轉換為$APPELAS工具,則更具有可操作性。

邁克爾·波特則用“替代經濟學”來解釋用戶的整個替代邏輯,當你的產品能牢牢掌握住這一點,就有可能在市場上獲得非常好的表現,打敗競爭對手。

好產品就是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

并不是所有用戶都對價格敏感,賣點則是針對競爭對手而言,如何讓用戶決策的基本依據,而且每一個產品針對不同競爭對手都是可以有差異的。

當然,價值一定不是單純的用戶價值或者組織的商業(yè)價值,比如滴滴、淘寶,它們都是明顯的三方角色:用戶、平臺、商家(滴滴的司機、淘寶的店鋪)。

所以,設計產品時,一定要去充分考慮圍繞用戶的整個鏈條實現價值最大化,包括涉及到的整個供應體系。

供應鏈,本質就是價值鏈。

一個真正可行的商業(yè)模式必須滿足用戶價值和商業(yè)價值的兩個方程式,只有先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滿足了用戶心理上的期待,才可能獲得價值回報。

用戶感知到的、認可的產品價值越大,這個產品就越有生命力,就越能持續(xù)性的經營,也就越能為企業(yè)獲得商業(yè)回報,就越能成為企業(yè)的現金牛;否則,很容易就會變成企業(yè)的一個黑洞,一個不斷吞噬企業(yè)資源和資金的黑洞。

好產品就是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

但現實中不容忽視的是,“價值”在多方博弈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扭曲,最首當其中的就是產品的質量。

為什么會出現三聚氰胺的事件,就是價值利益的分配問題,甚至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空間,無底線的犧牲用戶價值,以及用戶與產品建立的紐帶關系。

不忘初心非常的難,很多時候不會隨你的主觀意愿而改變。任何組織和資本一樣,本身就像齒輪一樣,一旦發(fā)動,就會產生持續(xù)性的慣性力量,推著你往前走,越走越遠。

任何一個產品的開發(fā)過程,都是一項投資行為,每一位PM都更多的用商業(yè)的視角去考量,設計產品,期待大家做出改變世界的優(yōu)秀產品,成為你們想成為的那種人。

#專欄作家#

杜松,公眾號:產品微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于人工智能方向,擅長產品規(guī)劃和架構設計。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什么是設計

    回復
  2. 在我看來只有制造業(yè)才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而互聯網其實是第三產業(yè),是服務業(yè),他是不創(chuàng)造價值的。而我們常說的價值主張其實是對客戶真實需求的深入表述!

    回復
    1. 服務業(yè)不創(chuàng)造價值,這樣認為的話、價值定義太狹隘了

      來自河南 回復
  3. 互聯網是不創(chuàng)造價值的,他只傳播價值!

    回復
    1. 這要看是什么樣的互聯網產品。比如一款SAAS產品,本身就具備用戶價值,如果不是免費用,它還有商業(yè)價值。當然如果僅僅將互聯網看做是某些產品的流通媒介,那么它創(chuàng)造的價值確實有限,主要在于傳遞(傳播)。

      來自北京 回復
    2. 我覺得還是看產品本身,可以是傳播價值作為價值的,可以是創(chuàng)造價值作為價值的,這2個point不一定是歸給誰的問題。

      回復
专题
20565人已学习15篇文章
AARRR模型是一个经典的增长漏斗模型。本专题的文章针对AARRR模型进行拆解解读。
专题
1423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数据仓库是所有产品的数据中心,公司体系下的所有产品产生的所有数据最终都流向数据仓库。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什么是数据仓库和如何搭建数据仓库。
专题
1657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支付体系的设计指南。
专题
16362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产品经理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使用数据来进行辅助,如:利用用户使用数据为后续的产品迭代提供依据、如何向上级领导汇报产品成果、如何做精细化的运营活动等。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埋点方案的撰写。
专题
1306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数据可视化需要利用大屏这一工具实现,若想让数据展示变得更加生动,可视化大屏的艺术性设计便不可缺少,而这需要结合许多设计技巧。本专题的文章可视化大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