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足記談登錄頁面的位置

朋友圈在經過了紅包之后,中間插播的幾條信息流廣告,也如同曾經火遍朋友圈的魔漫相機、連萌一樣,風風火火的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2015年3月,一種類似電影大片截圖并附帶字幕的圖片形式開始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體風靡,“足記”進入人們視野,開啟了全新的圖片分享概念,在短期內獲得了優(yōu)秀的用戶表現(xiàn)。這里我并不是去評價該軟件,而是我在使用該軟件時的一次不愉快的體驗。
當足記火遍朋友圈后,我也選擇下載體驗,但當安裝完軟件后,打開后,迎接我的并不是有類似電影大片截圖的美圖,而是一個有點冷冰冰的登錄頁面,但或許是由于突然間的火熱,導致用戶量的劇增,服務器過載,導致我借助軟件提供的多種方式進行登錄或注冊,都沒有反饋,無奈看著那登錄界面和朋友圈中標記來自足記的圖片,黯然神傷。
然而這樣的情況,并不是第一次了,在我下載足記之前,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實現(xiàn)網上線了第一版的iOS APP,當我興致勃勃的下載下來體驗時,迎接我的依舊是冷冰冰的登錄界面和不斷重復的注冊失敗的提示信息。
既然這樣的方式影響用戶交互,為什么還有很多軟件,傾向于將注冊登錄頁面放置在第一頁呢?
在我看來,是軟件自身決定的。對于微信、支付寶這樣,具有高度個人化的產品,將注冊登錄界面放置在第一頁,對用戶來講,是容易接受的,因為產品本身就具有個人化。然而,作為微博也好、足記也好,具有資訊,或者說公共展示的功能,個體化功能的提現(xiàn)更多是在個人的內容方面。如果在用戶打開應用之后,看到的直接是登錄注冊頁面,而無法了解產品的功能時,就有了潛在的用戶流失率。
在我個人看來,當一款產品,具有的公共屬性功能大于個性化屬性功能時,在用戶第一次體驗產品時的登錄注冊放在個性化屬性功能時,會大大提高產品的用戶體驗。
公共屬性功能,是指為應用在不借助用戶信息的情況下,展示給用戶的內容,或者提供的服務型功能。在足記應用中,足記屏和發(fā)現(xiàn)屏,均可視作公共屬性功能,借助公共屬性功能,用戶可以了解產品的定位和方向,進而增進用戶與產品的認同感。
個性化屬性功能,是指具有高度個性化和用戶行為的功能。比如發(fā)布、評論、關注、贊等,都可以視作個性化屬性功能。
足記作為定位于為電影愛好者搭建圖片社交平臺這樣一個初衷來講,自然會有用戶分享的圖片進行公開展示,屬于UGC(用戶生成內容)的模式,產品的成功,不單單是產品定位的成功,更需要的是用戶生成的高質量內容上的成功。因此,通過開放公共屬性功能,讓用戶對產品的內容和定位有個清晰認可,也了解內容的質量后,再當用戶需要使用個性化屬性功能時,引導用戶進行注冊登錄,要好很多,至少比在用戶還不知道產品是什么的時候,讓用戶進行注冊登錄要好很多。
將注冊登錄功能后移的好處:
一、減少潛在用戶的流失率。由于一般的產品在服務器的配置上,傾向于用戶與公共功能相分開的模式,也就是說有用戶服務器和功能服務器之分,因此當瞬間的用戶服務器訪問過載時,會導致新用戶始終無法注冊成功,進而導致用戶無法體驗產品,無形中增加了用戶的潛在流失率。通過將注冊登錄后移,減輕用戶服務器因為瞬間的訪問量過載,因此可以減少用戶的潛在流失率。
二、用戶質量的提高。衡量一款產品的好壞,除了功能上之外,還有用戶量的衡量,用戶量有下載量、留存率、用戶數等多個指標來衡量。很多應用會出現(xiàn),下載量和用戶量都很高,但活躍度和留存率很低。其實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當用戶下載應用后,那冷冰冰的注冊登錄頁面,有種拒用戶千里之外的感覺,導致大多數用戶選擇放棄該應用。而當用戶體驗產品的基礎功能和公共功能后,再當用戶進行注冊登錄時,此時的用戶已經對產品有了認同感和需求,因此在用戶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用戶交互上的體驗。開放的基礎功能和公共功能,類似于“試用”,通過“試用”,用戶可以對產品有個很深刻的認識,包括在功能上、定位上、交互上。這樣的交互要比那經過美化的登錄注冊頁面,要更直觀和深刻,也是對用戶來講更好的體驗。
當然了,上述了很多將注冊登錄界面后移的好處,我相信,不管是足記的產品經理,還是其他的產品經理,我相信都有會考慮到,并且之所以會選擇將注冊登錄界面放置在第一頁,有他們的考量,而我便不得而知。
至于哪種方式更適合用戶,用戶的認可度更高,我并沒有做過調查和了解,但不管怎樣,只要產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能夠了解產品的特性和用戶的行為習慣,以此來設計產品,那對用戶來講,都是好產品。
本文為作者 @時鳳衛(wèi)?投稿發(fā)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