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夜話 | 聊聊疫情期間的消費體驗

12 評論 1548 瀏覽 4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讀:現在的用戶消費時看重什么呢?以前是價格,后來是性價比,現在是體驗感受。他們更注重極致的服務、情感連接、需求滿足。那么,品牌方應該怎么做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體驗經濟時代之下,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于某產品帶來的功能性體驗,他們更加需要的是以情感連接所帶來的品牌體驗和服務體驗,以及由產品體驗而形成的對產品價值和意義的更高要求和標準。

這句話的格局有些高,其實帶給品牌的基礎認知也就是要做出好的產品、做到極致的服務、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連接消費者的情感。

那么,何為好的產品、極致的服務、需求滿足、情感寄托呢?

只有消費者說了,才算。

這就是以體驗為王的消費時代的頂層邏輯。

然而,疫情的出現,把消費體驗帶入了另一種場景,線上營銷、電商營銷、直播營銷、朋友圈和微信群的社群營銷等私域紅利的運營,都在如火如荼的發(fā)展,對消費者形成了一波接一波的“新消費體驗”的沖擊。

這樣的沖擊,按底層邏輯的說法,就是,品牌要以另一種方式來掙錢,保證在疫情之后,還能存活。

但是這樣的消費體驗,是不是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的真實需求,品牌和商家有仔細思考過嗎?

圖片來自杠叔體驗管理原創(chuàng)

一、體驗的本質

體驗的本質,可以從不同的維度來說,但是不論是客戶還是用戶,通常的理解就是,通過對人的研究和運營而產生相應利潤的一系列行為和設計。

但我想說說我的理解。

體驗的本質,應該是替客戶發(fā)聲,保證情感互通、相互尊重,共情同理。

因為通過體驗而實現的底層邏輯一定是要和人保持著長期穩(wěn)定、信任支持的關系,這樣生意才能長久,利益才會最大。

所以,在疫情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之下,怎樣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可以嘗試用同理共情的能力去與消費者產生情感互換,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實現需求的共享。

疫情一定是暫時的,但是關系是長久的。

但疫情這個節(jié)點是長久消費關系中的一個助燃點,還是熄滅點,都是由品牌和商家來決定的,此時的消費者其實是被動的。

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你會走得更遠。

二、需求的變化

不同行業(yè)的消費者,有不同的需求表現。

而消費關系的底層邏輯就是需求的滿足。

在沒有疫情的時候,一切都是常態(tài),消費的狀態(tài)也是隨心所欲,完全由消費者自己說了算。

但是,疫情期間,消費者在想什么呢?

他們對消費的需求到底又是什么呢?

當消費者面對線上、電商、直播、社群、等等各種私域的營銷方式,又會是怎樣的體驗感受呢?

說得直白些,一個群里數百人,消費的人有多少?

一個事實,就是,疫情期間,經濟狀態(tài)下滑,實體經濟危機,品牌和商家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必須要通過各種“見不了面”的形式來繼續(xù)創(chuàng)造利潤,保證資金的流動。

但是從消費者的角度,這些來自私域的營銷是剛需嗎?是疫情期間需要,還是疫情之后需要呢?

如果不是,那為什么要在疫情期間花自己的錢來養(yǎng)活一個產品、一個品牌呢?

難道就是因為商家在私域里的那些優(yōu)惠、那些打折、那些新品嗎?

舉個例子,現在很多服裝品牌在做社群營銷,通過微信群的形式繼續(xù)銷售各種新品的推出和舊款的打折。

那就說買衣服吧,為什么需要買?疫情期間,居家生活,真的很需要各種新的穿戴嗎?

當然,排除那些居家還穿晚禮服的人群。

真的需要抓住當前的優(yōu)惠和折扣嗎?

疫情之后,折扣依舊還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折扣和優(yōu)惠的真實玩法其實跟疫情的關系不大。

所以,消費意識應該要變理智了!

銷售們可能會說,線上折扣力度大,買了等疫情之后,就可以穿了。

確實,衣服買了,疫情之后就可以穿了,那為什么不在疫情之后去實體店親自試衣服再購買呢?

通過線上渠道購買了,如果不合適、不稱心,是不是還會有損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和信任度呢?

這種消費體驗對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人在消費過程中確立的情緒狀態(tài),會反過來影響對產品和服務、甚至是品牌的總體評價。

因此,疫情期間,這種“見不著面”的營銷可以是要的,但是對于具體做法的思考更是需要的。

思考的是消費者在乎什么,需要什么?需要購物的那種愉悅感,還是需要情感的交流與安撫?

私域的營銷不僅僅是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潤,更是一個增加粘性和信任度的寶地。

品牌和商家可以在這里做很多事,但需要很多的經營和陪伴,更需要共情和同理心。

三、真正的經營是“養(yǎng)”

說到這里,先把消費者變成用戶或會員吧,更容易理解。

不論是零售行業(yè)還是服務行業(yè),不論是會員制,還是VIP制,你的用戶,你的會員,都是需要“養(yǎng)”的。

在私域中,培“養(yǎng)”用戶的消費意識,培“養(yǎng)”會員的消費習慣,“養(yǎng)”成你的粉絲,“養(yǎng)”成一種“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情感慣性。

既然這樣,就不能只是消耗你的用戶、你的會員了,更多的應該是用心去經營他們,用情感去打動他們。

如何經營呢?

把用戶當成朋友,真心地站在朋友的角度來體驗你為用戶和會員創(chuàng)造的消費感受。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私域運營可以做,但目的應該是不同的,疫情時刻不是利用私域來謀取利益的最好時候。

但是可以利用私域做更多增加粘性和忠誠度的服務運營,讓用戶和會員都能夠在疫情之后,還來找你。

也就是用戶和會員對你的信任度和忠誠度,不會因為暫時的不接觸,而忘記你,或者換別的品牌了。

還有,我們都知道營銷中有個二八定律,80%利潤來自20%的客戶。

所以,在私域中“養(yǎng)”好、服務好你的大客戶和重度客戶,也是極為重要的。

四、感動消費體驗

聊到這兒,上面也分享了一些關于疫情期間的消費體驗感受。

其實,在體驗經濟的時代中,不論有沒有疫情,消費者期望的體驗都應該是來自品牌和商家的一種真誠以待、情感互通、用心經營的感受。

一種感動的消費體驗。

我來說說這個概念吧,直觀地整理了一下。

讓我們來看看消費時代這個概念是從哪里來的。

圖片來自杠叔體驗管理原創(chuàng)

在我們中國,消費時代的呈現又分成了哪些階段呢?

圖片來自杠叔體驗管理原創(chuàng)

在不同消費時代的經濟環(huán)境下,消費者對品牌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越來越感性,越來越自主。

尤其是現在已經進入了第四個消費時代,我們整體社會的消費意識開始從“個性化、多樣化、差別化、品牌傾向、大城市傾向”逐漸轉向了“追求高性價比、無品牌傾向、樸素、休閑、本土化傾向、共享主義,更專注于自己的內心需求”。

大家對消費體驗帶來的新鮮感的期待與日俱增,那種情感式的交流、共情式的體驗感受,將是對品牌在服務和體驗方面的最大挑戰(zhàn)。

歡迎來到“感動消費時代”,送給消費者,更送給品牌們。

圖片來自杠叔體驗管理原創(chuàng)

五、寫在最后:這波疫情后

疫情后的幾個月,我相信經濟環(huán)境暫時不會談消費體驗了,能夠保證基本的消費支出和意識,就已經是良好的趨勢。

那么,消費者大概都會去做什么?

找工作,再就業(yè),然后,等過了三個月試用期再說。

趕緊掙錢。

速成長期掙錢的能力。

錢要用在刀刃上,調整消費意識,去面對之后可能的疫情風險。

所以,消費者的意識風向轉變了,品牌和商家是不是應該在消費者轉變之前,想想該怎么跟大家一起渡過難關呢?

疫情總會過去的,但不要讓疫情帶走了本該屬于你的消費者。

祝好!

 

本文由 @杠叔@體驗踐行者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一般來說,疫情封控管控的時候消費欲望是最低的,因為發(fā)不了貨

    回復
    1. 同城可能還是可以的,但商家的營銷模式需要優(yōu)化

      回復
  2. 疫情下其實沒啥消費欲望了,大家都知道攢錢的必要性,非要買還是看重性價比

    來自貴州 回復
    1. 同感??

      回復
  3. 疫情倒是讓很多線下店很難搞,我經常去的一家店,去了好幾年了,第一次降價,就是因為疫情

    來自江蘇 回復
    1. 線下門店在疫情期間保持與顧客的粘性是很重要的,只要不倒閉,疫情之后就有機會回暖??

      回復
  4. 現在的消費者們更注重極致的服務、情感連接、需求滿足,所以商家也是需要提升服務質量

    來自中國 回復
    1. ??????

      回復
  5. 前一段時間受疫情影響,網購很多時候發(fā)不了貨,消費體驗極差

    來自陜西 回復
    1. 同感??

      回復
  6.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理性消費了,像上半年的幾個電商購物節(jié),都沒有之前火爆。

    來自四川 回復
    1. 趨勢所向??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