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瞎抄小紅書了

虎嗅
3 評論 5041 瀏覽 30 收藏 19 分鐘
🔗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能够准确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并协调资源推动落地,创造商业价值

在近幾年來,不少大廠們都爭相布局種草業(yè)務,甚至想要“復制”小紅書。然而,試圖鏡像小紅書的大廠產品,似乎總是不得其法,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嘗試給出一個接近的答案,一起來看看本文的分析。

一紙關停公告再次將小紅書拽到公眾面前。

近日,小紅書旗下“小綠洲”突然發(fā)布告別信稱,將于 10 月 1 日停止運營、商品停止銷售,10 月 31 日正式關閉“小綠洲”——作為小紅書 2022 年才推出的自營電商項目,小綠洲的“短命”再次挑起“社區(qū)產品難做電商”的討論。

可事實上,當移動互聯(lián)網完成老 BAT 到新 BAT( ByteDance、Alibaba、Tencent )角力的版圖重塑,種草近兩年儼然成為各大平臺覬覦的新風口,從字節(jié)、阿里、騰訊到美團、拼多多,小紅書正頻頻面臨其他大廠的“襲擾”——然而,試圖鏡像小紅書的大廠產品,皆鎩羽而歸。

外界不免好奇,一個小小的社區(qū)為什么“久攻不下”?

要知道,字節(jié)、微信、淘寶可都是動輒數億 DAU(日活躍用戶數)的平臺,無論流量優(yōu)勢還是投放勢能,甚至資本運作手段都遠在小紅書之上;但哼哧哼哧資源倒灌了一陣,用戶、市場皆不買賬,最終只得偃旗息鼓。

其實,最適合回應上述問題的應該是小紅書核心創(chuàng)始團隊,但小紅書創(chuàng)始人毛文超與瞿芳至今仍然鮮少站在聚光燈下——源于此,虎嗅只能通過與競品、業(yè)內研究人士、內部員工去溝通,試圖給出一個接近的答案。

一、小紅書到底有啥用啊?

很多產品會卡出生點位,這在過去、現(xiàn)在乃至將來都將深刻影響著一款 APP 的命運——無論是用戶盤還是商業(yè)化。例如:百度之于搜索、微信之于社交、淘寶之于購物。

即便將視線拉回社區(qū)產品,知乎、虎撲、豆瓣這些產品都有核心用戶心智——知乎之于問答、虎撲之于體育、豆瓣之于影書評,產品強化用戶心智之后,整個品牌定位被固化;但小紅書卻包羅生活潮流、審美等泛化場景,近年來產品能力逐漸延展至搜索、社交、購物,依舊擄獲著一批批年輕人的心智,它到底有什么魔力?

首先,小紅書最早是 PDF 起家。你沒聽錯,毛文超、瞿芳是靠著 7 個 PDF 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內容是兩人整理的 7 個熱門旅行地購物攻略。

這幾乎已經勾勒出了小紅書的商業(yè)心智:有用。

創(chuàng)業(yè) 7 年后(2020 年下半年),小紅書已發(fā)育成坐擁 1 億 MAU(月活躍用戶數)的平臺,員工深入到全國各地做用戶調研,他們一個個去問用戶“為什么會使用小紅書”,得到最多的答案依舊是:“有用”。

按道理說,旅行購物攻略多得是、勢能也有限;所以,小紅書的名氣更多是靠時尚、穿搭、美妝滲透出來的——小紅書天然是一個種草社區(qū),美妝品類幫助國內平替品牌塑造了用戶心智,前些年將幾大垂類運營精細化,完成了 UGC 生態(tài)建設,通過用戶生產優(yōu)質內容及社區(qū)話題運營沉淀影響力,這是長年累月攢出來的第一層生態(tài)壁壘。

當然,用戶 UGC 繁榮背后,小紅書雙列 feed 流產品設計至關重要——取得是發(fā)布價值,舍得是消費價值。

“對于 c 端用戶上下滑最友好,因為看標題、封面對于普通用戶已經是一個門檻,但是單列直接懟給用戶一個東西,好看你就看下去不好看劃掉,一屏曝光一次,雙列一屏再小的手機也是 4 次曝光,為什么平臺不選單列給到消費者,非要消費者自己或者用戶自己來挑?堅持雙列發(fā)布就是堅持 UGC,這是一以貫之。”接近小紅書人士向虎嗅表示。

事實上,小紅書的成功正是 UGC 積累至內容自循環(huán),這個水滴石穿的過程甚至比運營更敏感,因為素人創(chuàng)作能力沒有 PUGC 強,卻能幫助用戶在非常具體場景解決實際問題——單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a、更多普通人被看見,建立以“人”為核心的分發(fā)邏輯;b、平臺知行合一不打折扣推行流量平權,從算法機制到內容連接始終將用戶內容、用戶價值放在首位。

以小紅書上一度風靡的菜譜為例:此前,下廚房是頗具潛力的一款 APP ,但不久便成了小紅書的陪襯。

如今復盤來看,下廚房解決的痛點像傳統(tǒng)菜譜標準化指導手冊,場景化細分把痛點打透,不過是整個鏈路中一個點;但用戶可能需要更豐富全面維度的借鑒,小紅書找準了這一痛點,后臺迅速流入兩撥人,一撥是追求生活的女性,一撥是父母。

“菜譜是很早小紅書泛化起來的品類,平臺只是順勢而為——19、20 年疫情之后,女性群體對攻略需求爆發(fā),疫情居家很多女性成為做飯主力,慢慢泛化到菜譜領域,外部環(huán)境變化助推小紅書這個品類的爆發(fā)?!毙〖t書內部人士向虎嗅表示。

順著上述人士的思路,下廚房是一個標準操作手冊、是結構化的信息,但小紅書并非結構化信息,優(yōu)勢在信息多元;小紅書與其他平臺形成差異化的根本性原因在于:

小紅書搶奪的是用戶對平臺的認同感。

“刷小紅書比刷其他 APP 有用多了,不管日常分享、個人穿搭還是護膚筆記、吃玩攻略會潛移默化學到很多,積累應對經驗,而且搜索習慣漸漸也會被培養(yǎng)起來。”一位小紅書重度用戶表示。

正如小紅書 CEO 毛文超期待的那樣:“從用戶使用習慣來看,遇到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時一定會來小紅書搜一下,平時碎片化的時間里會瀏覽大量小紅書的內容,就像當年看雜志和電視一樣,在各種場景里都會看到小紅書從人到內容的輸出。”

其次,美妝、生活、潮流垂類對應的高活躍畫像其實是女性,這幫助成為小紅書建立第二層壁壘的基本盤。

對女性用戶而言,“有用”的理念并不足以支撐小紅書成為日常分享主陣地,還需要平臺→用戶→算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建立一個友善的社區(qū)分享氛圍。

“在審美與效率、個體與規(guī)模、人文與科技的拉扯之中,我們好像不能放棄任何一邊,但我們那時候好像也沒有找到一個方法讓他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毛文超如是描述。

社區(qū)氛圍、產品基因聽起來都挺玄學的,但實際上這確實是個潛移默化孕育的過程。

一位產品經理形象向虎嗅表示,“社區(qū)生態(tài)要有個懷胎十月的過程,外部看變化緩慢,但是內部生長卻快速而復雜,這不是砸錢、砸技術能催熟的事兒?!?/p>

以知乎為例,知乎也是“有用”心智,但側重是開腦洞、長知識,是一種價值觀,更傾向精神層面;而小紅書的稀缺性在于:消費供給過剩時,針對生活中具體問題像一本實時更新的“生活手冊”,用戶反選 UGC 的消費決策價值,天然進化成第二層生態(tài)壁壘。

復盤來看,恰恰是第二層生態(tài)壁壘拉動小紅書 2020 ~ 2022 年悄悄二次發(fā)育。

知情人士向虎嗅表示,如果僅從小紅書內容出發(fā),其實是多因導果,2020 年小紅書增長曲線始于 2019 年那波增長爆發(fā),主要是產品占住核心人群和需求。“那一階段知乎沒有漲起來,即便其用戶數據同步在漲,但商業(yè)化搭建與用戶心智割裂;反觀小紅書,產品出生點位雖沒有占到最大規(guī)模人群(如抖音占住碎片化娛樂需求),但產品初始點位決定用戶使用頻率的差異。”

上述人士進一步補充道,大量與生活同步更新的 UGC 內容,還給小紅書帶來了意外收獲:很多年輕用戶使用場景中,小紅書正成為百度的平替?!斑@種情況下,小紅書不再局限于內容產品,變成搜索和推薦心智,即便很多產品長期與小紅書處于貼身競爭狀態(tài),但從內容形態(tài)到趨勢博弈(美食、潮流、旅游等),都沒有小紅書這樣差異化出圈?!?/p>

二、小紅書擅長做減法

過去,很多互聯(lián)網企業(yè)靠燒錢的暴力美學迅速崛起,一躍刷新了企業(yè)從成立到 IPO 的極限。

上述“催熟”的平臺,無不擅長“做加法”——業(yè)務觸手伸到數個細分賽道以期吹大商業(yè)化蛋糕,引得越來越多互聯(lián)網企業(yè)一味迷信規(guī)模、追求擴張速度;如今看,這不僅擠壓業(yè)務正常增長節(jié)奏,還會因激進擴張為企業(yè)發(fā)展埋下隱患。

小紅書至今已經成立 10 年,但管理層奉行的依舊是“做減法”。

例如,泛娛樂垂類占據內容、流量大頭,很多平臺 1/3 泛娛樂內容,但這部分流量粘性很差,對平臺價值有限——所以,小紅書一直沒有主動跟隨去抓這部分流量。

“抖音有天然的流量和內容優(yōu)勢,但小紅書的基本盤是社區(qū),不管產品迭代還是推進商業(yè)化,管理層都比較審慎,會先考慮這一舉措對社區(qū)可能帶來的改變?!币晃恍〖t書管理者向虎嗅表示。

即便今天,小紅書跟抖音用戶重合度已經很高,但抖音還是一個效率主導的產品,15 秒短視頻是偏娛樂化、單鏈信息,為得是留住用戶更多時間、效率邏輯至上;而小紅書自誕生起,就并非效率主導的產品邏輯。

深層次原因則在于,社區(qū)氛圍、種子人群決定了小紅書的獨特性:

  • 一方面,小紅書內容發(fā)布、跟帖的價值評判都圍繞“有用”維度,即用戶觀點表達、交互場景均以問題為核心,這會提升用戶的使用粘度,進而吸引人群泛化,這注定小紅書運營顆粒度越細越好;
  • 另一方面,從社區(qū)產品到社區(qū)調性再到用戶 UGC 生態(tài),都非常考驗決策者的定力,不管產品基因、階段性發(fā)展,還是商業(yè)化探索都處在十字路口,每一步選擇都可能直接影響生態(tài)。

說到底,小紅書是以圖文為內容基本盤的社區(qū),垂類增長、發(fā)展象限、業(yè)務拓展都需要運營自始至終沿著用戶需求和順勢而為。

況且,即便抖音引領著短視頻浪潮,其在內容、用戶基數上一騎絕塵,但內容領域依舊不會被單一平臺獨占,快手、B站、小紅書無不建立了獨特的用戶區(qū)隔。

虎嗅獲悉,面對抖音、快手、B 站的競爭,小紅書通過定性與定量研究,探索用戶發(fā)帖率、新的覆蓋以及定位,以提高用戶留存;調研由產品組下設的用戶研究部進行,報告最終匯報到戰(zhàn)略部。

具體而言:調研邏輯上,定性與定量交叉進行,相互做信息補充;外部調研公司樣本的選取及問題提問方法會有誤差,小紅書訪問對象則為平臺用戶且調研人員均為內部員工,保證從調研到決策都由用戶研究團隊給出結論,相關部門再進行內部測算。

其次,小紅書用戶研究部門在產品設計和商業(yè)決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定性與定量交叉進行的用戶調研,能夠了解用戶需求和社區(qū)價值點,為產品設計和商業(yè)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目前,小紅書的用戶研究分為產品組與市場部,用戶研究報告最終匯報到戰(zhàn)略部。市場部的用戶研究與營銷、宣傳以及推廣相關。產品組的用戶研究與產品、用戶價值等與產品定位相關,通過用戶反饋機制得出小紅書社區(qū)三大價值點為:分享、共情以及歸屬。

如今,小紅書男性用戶占比驟升至 30%,平臺月活人數已超過 2.6 億,新老用戶對抗、用戶留存與社區(qū)氛圍的平衡,已然成為擺在管理層面前最棘手的難題。

小紅書已經變成一個相對高頻的綜合產品,不僅僅是女性群體,男性群體、三四線下沉用戶也開始建立產品心智——從美妝時尚、旅游攻略慢慢泛化到女性消費購物、女性生活方式,進而到家庭生活、出行美食等大垂類。

例如,今年特別流行的戶外運動、橄欖球、騎行、露營、釣魚以及綠植無不被小紅書借勢,進而推動更多用戶在平臺樂此不疲生產新 UGC 內容,豐富內容供給。

當然,塔尖用戶(非 KOL,垂類深度用戶)一直是各個平臺運營的主要對象,區(qū)別在于:運營的是塔尖創(chuàng)作者 or 塔尖用戶——運營塔尖創(chuàng)作者是發(fā)布內容獲取流量、商業(yè)化,運營塔尖用戶是分享、喜歡領域內容。

以露營為例,小紅書選的是塔尖用戶,而不是運營從流量的視角嫁接一個內容垂類、吸收一批知名 KOL ( Key Opinion Leader,即關鍵意見領袖)進來,這是小紅書與其他平臺最大的差別。

而且,小紅書運營會迅速制定一套跟隨策略去給塔尖用戶借勢?!吧鐓^(qū)團隊最大的 O(OKR)就是去盯住趨勢,不同垂類可以自己定義趨勢,但目標是順應新趨勢,抓社區(qū)核心用戶、抓住塔尖用戶,再順其自然往下滲透?!币晃恍〖t書人士說道。

另一位小紅書內部人士亦告訴虎嗅,垂類跑起來的時候,無論美妝、穿搭還是美食、裝修,內部始終圍繞著有價值、有用的共識去做服務推薦、知識推薦,即便 UGC、PUGC 內容井噴,運營依舊不能偏移,保證垂類用戶的信息更新始終圍繞著“有用”。

此外,虎嗅從相關人士處獲悉,小紅書與其他平臺垂類運營策略也存在差異,“露營流行時,小紅書會從搭風繩結、搭天幕、露營地推薦等切入,覆蓋 ‘How to’ 的實操性;而抖音、B 站運營露營會先培養(yǎng)垂類頭部,形式會娛樂化、大流量去推,這是算法、平臺意志在烘托一種流行的‘假象’?!?/p>

順著這個邏輯拆解,小紅書是偏實用性,不純是消費需求。上述人士告訴虎嗅,小紅書內部主要是“盯趨勢”,“(不同垂類)趨勢有大有小,目的是抓住社區(qū)塔尖用戶往下滲透,用戶自然會橫向放大。

行文至此,很多讀者或許已經對“小紅書何以久攻不下”有了答案:字節(jié)、騰訊、阿里無不在打著種草的名義實現(xiàn)商業(yè)化,但小紅書上 KOL / KOC、用戶處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兩者之間會動態(tài)切換,建設“內容—人”的雙向流通體系就是建壁壘——通過內容能力的“優(yōu)勝劣汰”,才保證社區(qū)發(fā)展不變形。

作者:黃青春;出品:虎嗅商業(yè)消費組

來源公眾號:虎嗅APP(ID:huxiu_com),從思考,到創(chuàng)造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虎嗅 授權發(fā)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干貨滿滿

    來自廣東 回復
  2. 減法,本質上避免盲目擴張。加法,是為了有效擴張業(yè)務領域。所以,減法也只是一個階段的手段,當現(xiàn)有領域的增長達不到要求,還是會做加法的。減法,也只是大減法、小加法。

    來自北京 回復
  3. 人人都在做加法,做減法真的更難。

    來自浙江 回復
专题
19225人已学习5篇文章
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商业产品经理要如何突破商业化瓶颈,找到职业发展新机遇?
专题
1219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在商战中,运营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运营设计的那些思路和技巧。
专题
1299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对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异常数据,是数据分析常见的工作内容。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数据异常分析。
专题
1201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面对多岗位意见不统一时,如何提升自己的话语权,让自己的建议能够真正被他人纳入范围内?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提升话语权的一些建议。
专题
12970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不加控制的需求变更往往给项目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无法预料的风险。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需求变更。